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3/17 11:25:10

黑龙江省肇州县检察院:以“四化”赋能升级 力促智脑决策中枢提质增效

字体:

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检关于加强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要求,肇州县检察院以“准确化、规范化、专业化、精准化”为抓手,赋能升级检委会制度、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检委会议事能力和决策质效。

一、把握议题范围,准确化锁定职能定位。规范议题审查。加强会前审核,对符合上会条件的议题,提出议程建议,并报检察长决定,提前3日将会议通知及材料发送给检委会委员及列席人员,增强委员办案的亲历性,提升意见准确度。2024年,召开会议24次,审议案件12次48件,有2件案件经检委会讨论后改变承办人意见,有效发挥了检委会在案件决策中的作用。拓展议题范围。严格界定“重大、疑难、复杂”刑事案件范围,聚焦涉民生、金融等领域重大争议案件的法律监督。加大生态环境、食药安全、国有资产保护等领域典型案件审议比例,从议案向议事延伸,在2024年所办的10件司法救助案中,所办理的孟某宇国家司法救助案被省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优化人员配置。现有检委会委员11名,法律专业占比100%,硕士学历占比18%。强化专业化导向,职级合理搭配,检察长1名,副检察长2名,专委1名,内设机构负责人4名,其他员额检察官3名,形成决策层与执行层联动。

二、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化运行会议程序。执行例会制度。检委会实行定期例会制,每个月召开一次,避免随意性,保障委员有充足的时间研究议题。为提升会议的前瞻性,可根据案件和事项的紧迫程度,提前或推迟召开,确保重大案件和事项及时审议。规范会前阅卷。对于分歧较大或争议较大的上会案件,委员通过会前审阅卷宗和议题报告,全面掌握案件事实、证据及法律适用,避免临时决策的随意性,确保讨论更具针对性,减少会议中重复陈述案情的时间,聚焦争议焦点,缩短议事周期,提高会议效率。严格议事程序。

明确会议主持人职责、委员发言顺序、表决方式、决议形成及司法责任要求,会议按照承办人汇报、委员提问讨论、发表意见并表态的程序进行,确保民主决策,主持人末位发言,遵循过半数通过原则,如实记录少数意见,减少误判风险。

三、狠抓能力建设,专业化提升决策能力。集体学习机制。制度化学习安排,每月至少1次集体学习,去年,检委会组织集体学习12次,其中,政治理论学习4次,学习新出台司法解释4次,研讨典型案件1次,学习指导性案例3次,结合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强化委员法律素养与办案水平,优化重大案件及事项的审议流程,降低决策风险,保障司法公正。注重数据分析。聚焦案件办理质效,将核心数据比如不捕不诉率、监督意见采纳率等纳入审议重点,通过数据挖掘,趋势对比等技术,识别办案薄弱环节,比如类案程序瑕疵、文书制作不规范等,推动检察业务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提升司法公信力和精准度。凸显决策功效。强化对类案把握、宏观业务指导和重大业务问题的决策作用,推行“一人一议题”负责制,会前独立研究,会中充分辩论,并采用“轮流发言+自由研讨”模式,委员们从不同角度、专业、背景出发,避免单一视角的局限,提升决策精准化水平。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精准化促推督办执行。实现无纸化办公。为提升智慧检务水平,加强移动终端适配,在检委会会议室配备了专门电脑,委员通过专用平板访问系统,支持离线浏览加密文件,提高议事议案效率。全程录音记录。会议讨论案件事项,使用专门设备全程录音,完整记录讨论过程,确保决策过程可追溯。依托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完成检委会会议记录,做到全程留痕,保障会议程序和决策的民主性。强化督办监管。检委办负责跟踪督办决定执行,议题承办部门通过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及时反馈决议落实情况,2024年,反馈决议执行49件,决议采纳率、执行率均达100%。

下一步,该院将积极探索AI辅助决策模型应用,集成类案推送、量刑比对、证据审查等功能,提升重大疑难案件的分析效率,形成“技术赋能+专业支撑+制度保障”的闭环管理模式,力促智脑决策中枢提质增效。

【责任编辑 -李梦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