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间,蓝天下,群山蜿蜒,树影婆娑。风光旖旎的画卷背后,“藏蓝”身影熠熠生辉。
抓“常”抓“长”,才能久久为功。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公安机关秉持“以防为主、以打为要、以治为基、以宣为先”的工作理念,探索协同联动、立体巡防、源头治理,打造“生态警务”联勤警务模式,逐渐形成“公安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融合共治新格局,用好“平安盾”守护“生态美”。
3月10日,由漠河市公安局古莲派出所和漠河林业局古莲林场组成的联合执法队,沿着古莲河两岸巡逻。
“今天巡山时,发现了一串新鲜的脚印,是只幼小的狍子,跟着它走了几百米,看到它钻进树丛,心里突然特别踏实。”途中,巡逻民警高兴地说。
为守护好这片林海,近年来,大兴安岭公安机关持续深化“警格+林格”工作机制,以推行林(河)长制为切入点,联合林场职工形成护林网格力量,解决了民警在“点多、面广、线长”的生态保护中单打独斗的状况,逐步完善信息共享、联合巡护、宣传发动等长效工作机制,坚持将生态治理和打击犯罪协同推进,林区治安防控力量大大延伸,治安防控能力显著提高。
“在每次巡视山林的那一刻,我都会凝视着这连绵不绝的美景,感受到肩上的责任更加沉甸甸的。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就是守住百年驿站经济社会安全的安全线。”十八站公安分局食药环侦大队大队长唐树刚介绍说。
“盗猎者总觉得冬天有机可乘,我们必须把守护的防线筑得更坚实!”3月11日早上6点,天色还未破晓,韩家园公安分局林场派出所民警们整理好装备,在零下20℃的极寒中,穿梭在被积雪覆盖的崎岖山路上。
寒风割面,手脚冻僵,冰凌凝结在睫毛上,呼出的热气瞬间化作白雾,民警们仔细观察着雪地上的一切痕迹,对易安放猎套、猎夹和粘网的关键位置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切实做到走过一片、清理一片、干净一片、安全一片。
今年以来,大兴安岭公安机关以深化“绿盾2025”专项行动为主线,利用“车辆巡查+步行踏查+无人机巡控”相结合的立体巡查方式,着重针对野生动物活动频繁以及易发生盗伐林木案件的重点地块、重点林班开展全覆盖式森林巡护,增加见警率、管事率和震慑力,切实让非法狩猎、盗伐林木的违法犯罪行为无处遁形。同时,不定期开展对辖区企业、商家、摊点等重点部位,冷库、集贸市场等重点区域、行业场所进行“突击式”“地毯式”“拉网式”排查暗访,及时发现隐患、苗头,切实从源头管控到位。
为了从源头上减少对野生动物的伤害,大兴安岭公安机关始终将普法宣传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民警们通过实地宣传,向各类餐饮企业经营者以送法上门的形式,普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法律知识。 “以前真不清楚这些小动作会触犯法律,现在可算明白了,保护野生动物实际上就是守护我们自己生活的这片天地,往后要是察觉到什么异常,肯定第一时间联系你们。”辖区餐饮场所王老板对民警说道。
以生态普法,守护自然生态之美。十八站公安分局通过展摆猞猁、驯鹿、狍、黑嘴松鸡等野生动物标本,让辖区群众近距离了解大兴安岭地区野生动物种类,为大家讲解各类野生动物的习性,普及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并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非法贩卖、饲养野生动物等行为,提倡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
冰霜终将消融,但热血不凉;风雪或许掩埋足迹,但信念永存。当暮色再次笼罩林海,巡山踏查的民警们踏着星光返程,身后是寂静的山峦与生灵安稳的呼吸。他们的脚印被新雪覆盖,但守护的痕迹已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