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哈尔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的会议室内,赵丰轻点翻页笔,PPT画面定格在泛黄信纸的特写上,台下二百多名学生聚精会神。信纸的第三行,有这样一句话——“妈,如果能重来,我绝不会替兄弟递那把刀。”
“他今年17岁,本该和你们一样,在教室里学习,在操场上奔跑,可因为一次冲动,他失去了自由。”这位来自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的民警,此刻的身份是“法治副校长”。讲台上,他打开了话匣,为同学们讲述起“高墙内的秘密”。
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盗窃、斗殴……整堂普法课,没有复杂的法律术语,而是用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话语,把每一个案例讲得鲜活而具体。“违法犯罪从来不是一瞬间的事情,它总是从一次次看似无关紧要的选择开始。”管区长赵丰按动翻页笔,PPT只呈现出硕大的两个字——“边界”。
“法律是什么?是我们行为的边界线。它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赵丰转身看向学生们,目光温和却坚定。“你们正处在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青春是宝贵的,但也是脆弱的。一旦越过了这条边界,你们就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这场持续近半天的法治课堂,是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深入践行“八五普法”的创新实践。今年以来,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与哈尔滨市司法局合作,选派10名经验丰富的民警派驻哈尔滨市各大中学担任法治副校长,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升未成年法治素养。
课堂的最后,赵丰设计了一场法律情景问答互动环节。他向学生们抛出一系列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比如“在网上发泄情绪,辱骂他人会有什么后果?”“未经允许翻看别人的手机会不会犯法?”学生们争相回答,赵丰耐心地一一讲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他们,法律就在他们的生活中,每一个行为都有规则可循。
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都收到了一份“法治大礼包”,里面有法律知识手册、宣传册和定制的学习文具。赵丰握着话筒,对全场说道:“这份礼包不仅是送给你们的,也是送给你们未来的。希望你们能记住今天学到的东西,用法律保护自己,用法律守护青春。”
傍晚时分,校园的操场上恢复了平静。赵丰坐在返程车上,心中却始终记得那个画面——台下聚精会神听课的学生,泛黄信纸上的那一句话:“妈,如果能重来,我绝不会替兄弟递那把刀。”
他知道,小航的后悔无法改变过去,但会场两百多个少年的瞳孔里,他看见有法律的界碑正在拔地而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