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的钟声敲响,3月4日,哈尔滨市松北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联合辖区内国粹园社区及哈尔滨石油学院,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
开讲啦:让反诈知识筑牢青春防线
从“解除防沉迷”“免费送皮肤”的游戏陷阱,到“扫码领盲盒”“兼职日赚千元”的利诱骗局;从冒充客服的“赔偿陷阱”,到假借公检法之名的“安全账户”恐吓……
活动伊始,检察官走上讲台,化身“反诈导师”,结合当下高发的电信诈骗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同学们剖析电诈的常见套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及找兼职、找工作时,一定要擦亮双眼,千万别被眼前的小利迷惑。”检察官语重心长地提醒道。从网络刷单骗局到虚假招聘陷阱,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电诈的危害。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同学们学到了识别和防范电诈的技巧,法律意识的警钟也在心中敲响。
新形式:从法律知识接收者到传播者的转变
为进一步促使学生将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检察官打破传统模式,创新“课堂”形式 。在绘声绘色的法律小课堂结束后,为同学们发放了该院精心制作的防诈宣传单。随着一声“出发”,同学们从法律的遵守者转变为法律的宣传者,走出校园:“您好,我是哈尔滨石油学院学生,我们现在正在进行反诈宣传,这是宣传单您看一下……”“您好,当遇到家人、朋友、同事在微信、QQ上发来的特别是有关账号、密码、身份证号等消息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打电话进行核实……”大家纷纷化身“普法小卫士”,利用法律课堂所学为街道的居民及身边的同学宣传法律知识,引得居民们频频点赞。
志愿行:法治之声传递大街小巷
如今正值学雷锋月,在检察官的带领下,同学们以雷锋精神为指引,接过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接力棒,迅速行动起来。在活动结束后,继续身着志愿者服装,穿梭在街道和街道,继续向居民们耐心讲解防诈知识,并与身边朋友分享了今天学到的法律要点。有的同学拿着宣传单,逐字逐句为老人解读电诈案例,就像雷锋帮助群众时那般耐心细致;有的同学围坐在花坛边,和小伙伴们讨论如何防范求职陷阱。这一刻,青春的活力与法治的严谨完美融合,法律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的条文,而是化作同学们口中温暖的提醒、心中坚定的信念,真正实现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下一步,松北区检察院将继续秉持初心,深耕未成年人检察事业。未来,也会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法治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奔赴充满希望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