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3/07 12:58:33

贵州水城:“12345”工作路径 提升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质效

字体:

为充分发挥党建带动优势,进一步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近年来,水城区紧扣新兴领域党建创新发展目标,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攻重点破难点,创新“12345”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路径,加快促进“两企三新”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积极开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新局面。 

健全“一个体系”,理清工作职责

一是调整优化领导机构。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将网信、教育、司法、园区等31家单位纳入成员单位,配备工委书记、副书记、委员18名,修订印发两新工委工作规则,调整优化工委职能职责和内设机构,进一步明晰工作职责范围。二是健全完善组织架构。立足全区“两企三新”分布状况和工作实际,组建交通运输、快递、物业、外卖、“小个专”等5个行业党委和2个园区综合党委,着力构建起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领导体系。三是建立健全职责清单。制定印发两新工委书记、副书记和委员、成员单位、行业党委、党建指导员职责任务清单和党建工作负面清单49条,全面压紧压实各部门工作责任,切实推动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党委主动靠前服务。

聚焦“两个提升”,深化工作质效

一是推动提升“两个覆盖”。通过健全动态排查、动态更新、动态组建“三个机制”,依托“四级联抓”方式切实加大“双问双服务”走访活动力度和强化党建工作指导,定期开展“拉网式”排查,按照“组建九法”规范和优化党组织设置,推动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99.18%和100%。二是推动提升基础党务。坚持建管并重原则,突出新兴领域党组织示范选树,组织开展新兴领域党组织“排队抓尾”和龙头民营企业示范创建“回头看”,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调研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指导150余次,对新兴领域党组织进行排查分类和评分排队,组织开展送党旗、送党刊、送党务工作手册、送制度挂图“四送”活动,增强新兴领域党组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推进“党建入章”“三会一课”“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落实。 

建强“三支队伍”,促推作用发挥

一是建强党组织书记队伍。实施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头雁工程”,探索建立党组织和企业管理层共同学习、定期沟通、重大事项会商等“双向互动”机制,通过“三会一课”、第一议题学习等方式强化党组织书记和书记人才后备库的思想武装。全面落实“双向培养”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工作机制,通过内培推荐、公开招聘、上级选派等形式,着力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人员选任为党组织书记,调整配优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33名,储备党组织书记人才后备库27名。二是配强党建指导员队伍。以“党员身份、精于业务、责任心强、善于沟通、作风过硬、身体健康”六项准则作为党建指导员人选标准,通过个人自荐、部门推荐、工委备案等程序,精准选派党建指导员92名,对龙头民营企业、拟纳入龙头民营企业和重点社会组织实行党建指导员“一对一”专员服务和任期承诺制管理,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党建工作突破攀升的发展优势。三是育强新兴领域党员队伍。围绕“四必学、三必讲”原则,开展新兴领域党务人员培训3期140余人,切实提升党员教育培训水平。制定新兴领域党员发展计划,优先在技术能手、管理骨干、先进员工中发展党员21名,探索搭建新兴领域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的平台载体,组织开展建言献策、承诺践诺等活动20余场次,引导新兴领域党员参与基层治理400余人次,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160余个,有效发挥新兴领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推进“四项举措”,抓实联络服务

一是建立领导干部支部联系点。突出把支部联系点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抓实抓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建立区委两新工委书记、副书记、委员、成员单位分管领导联系新兴领域党支部联系点32个,通过走访、座谈、调研等方式深入党支部联系点60余次,助企纾困解难100余件。二是建立行管部门工作监测点。会同住建、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全区范围内选定10余家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作为工作监测点,将管理服务“监控探头”架在市场主体身边,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市场先锋、靠前服务”功能,及时收集、听取企业和社会组织意见建议,营造出良好的营商环境。如,区工信局积极搭建“党建促合作”交流平台,推动初好公司与高校科研团队合作研发新品,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水城经开区积极搭建政企无障碍沟通交流平台,引导80余家企业成立应急产业协会,做实做细市场前置、中期、后续“三个维度”服务工作,成功吸引诚晟机械、鑫硕嘉瑞、达瑞机电等13家五金交化企业入驻园区,为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五金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建立行业领域志愿服务队。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行业+志愿”融合模式,由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各行管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择优推选业务能手、行业精英成立“专家团”,同步组建党建、司法、税务、金融等志愿服务队伍6支60余人,为企业答疑解惑、破解难题140余个,有效推动金融支持、税费减免、复产用工保障、援企稳岗等政策落实落地,提升企业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监督管理与志愿服务相融合。四是建立年度十件事办理清单。召集行业管理部门立足于单位主责主业,研究制定年度十件实事办理清单,依托领导干部支部联系点“点对点”沟通协商、行管部门工作监测点“面对面”表达诉求、“专家团”志愿服务队“手牵手”达成共识的联络服务工作机制,及时回应办理涵盖纠纷调解、法律咨询、交通运输、工伤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内容30余次,有效破解新兴领域急难愁盼、难点痛点问题。

实施“五心行动”,培育示范典型

一是实施暖心好街区行动。整合妇联、工会、街道、社区等资源,依托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爱心商家等现有阵地,打造出集学习教育、休息充电、沟通交流、诉求收集、志愿服务等功能的新就业群体“红色驿站”32个,管理服务新就业群体4600余人次,解决诉求120余件,持续擦亮街区“暖心底色”。二是实施爱心好社区行动。大力推进“红色物业”示范创建,支持鼓励社区党组织领办公益物业管理公司提供兜底服务,全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动提升社区党组织、居民小区业委会和物业企业党组织融合发展。如,新桥社区与多家建材经营主体合作,依托社区集体经济积累领办公益性“红色物业”,开发“两员”群体兼职岗位10个,不断提升社区“爱心成色”。三是实施贴心好网格行动。探索“赋码进门”做法,规范设置小区“友好路线图”,积极搭建“网格+新就业群体”互动平台,问需设置“外卖小哥”网格停车区100余个、新能源充电桩3组,动员引导20余名“两员”兼任社区网格员、联户长,有效增添网格“贴心亮色”。四是实施同心好商圈行动。会同市场监管、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部门积极探索“市场先锋、靠前服务”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小个专”行业党委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市场监管职能优势,规范12条赶集点摆摊秩序,调整迁移2条城郊赶集点,新增谋划五金产业链1个,有效促进商圈共同发展,共同淬炼商圈“同心特色”。五是实施关心好驿站行动。深入摸排新兴领域群众聚集情况,积极搭建新就业群体联络服务线上平台和着力建设“司机之家”“园区驿站”等多元服务保障线下平台14个,并明确专人联络服务,及时推送党的创新理论、普及健康知识,提升新就业群体综合素养,引导就业120余人次,切实释放驿站“关心本色”。

【责任编辑 -郑辰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