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以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森林)公安局十八站分局以能力作风建设“抓基层、打基础、强落实、见实效”行动为契机,立足辖区工作实际,以“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会稳定”为目标,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工作,全力打造稳定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
加强队伍管理,提升“决策力”。以“党建引领”凝聚队伍建设。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常态化主题教育铸魂育警,通过每月开展的“三会一课”学习等组织生活教育引导民警辅警加强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高标准严格落实分局党委安排部署,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确保执行工作立场稳、方向准。以“关键少数”引领干事创业。充分认清分局领导这个“关键少数”是执行力基本因素和执行力的首要来源。班子成员干工作不高人一等,不当甩手掌柜,不在执行上讲大话,将重点工作细化量化到基层所队室,切实做到重点工作有人负责、有人带头干,为顺利贯彻执行提供有效保障。以“文化育警”厚植执行文化。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精神,让执行文化成为警营文化的主流,积极教育引导全局民警辅警养成真抓实干、开拓创新、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以锤炼“踏踏实实、扎扎实实、求真务实”活动为契机,加强基层所队室文化墙、争先创优示范岗建设,凝聚队伍合力,打造高效团队,形成强大执行力。
加强安全整治,提升“管控力”。狠抓单位监管。紧盯辖区学校、九小场所、重点单位等人员密集场所,定期开展“拉网式”清查检查,做到排查见底、分类入库、跟踪整改,提高安全隐患排查率、整改率,有效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狠抓消防监管。针对春季火患多发的实际情况,组织警力对辖区单位开展“起底式”消防安全大检查,对发现的灭火器失压、消防栓缺水、消防通道堵塞、应急灯缺失等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下发整改通知书。狠抓隐患摸排。夯实社区民警辅警责任,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问题,常态化开展实地走访、实地排查、实地回访,对矛盾纠纷持续推行常态化排查、信息化采集、责任化化解;对苗头性、隐患性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按照每日工作制度,对辖区安全隐患问题清单式登记、责任化整改。
加强巡逻防控,提升“威慑力”。加强面上治安巡控。分局始终坚持“点上守、线上巡、面上控”的防控工作思路,每日瞄准治安隐患多、发案高地段、时段,优化辖区巡逻模式,严格落实“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全天候监控巡查,全方位掌握辖区治安动态,切实提高管事率和处置率。保持高压严打态势。牢牢把握“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行动目标,紧盯各类治安突出问题,进一步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同时,针对严重暴力犯罪隐患威胁,组织最强力量,集中最优资源,全力攻坚克难。治安部门开展每日对辖区发案情况和治安态势进行汇总,及时发现和掌握发案规律和特点,对辖区易发案的重点区域、场所开展不间断巡逻,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实现要害部位全时覆盖,做到突发案事件及时快速反应、控压发案、震慑犯罪,不断增强辖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宣传力”。做强线上宣传。利用社区民警工作群、反诈宣传群、小区物业群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优势,每日向群众发布各类警示安全教育内容和反诈宣传小视频,做到全方位覆盖推进防范宣传工作,辖区警情、刑事、行政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做实线下宣传。组织民警辅警深入辖区居民楼院、九小场所、企业单位、沿街商铺以及各个林场等通过发放宣传单、现场讲解、悬挂横幅等方式,强化辖区群众法律法规、安全防范知识提升。今年以来,基层所队室共开展反诈宣传、网络谣言、非法集资以及禁毒等各类普法宣传10余场次,悬挂条幅20余面、发放宣传彩页1200余份,受教育群众达2000余人。做优流动宣传。充分利用“一窗通办”及民警辅警入户走访与群众接触的时机进行安全常识的教育宣传,适时组织开展街面宣传活动,不断增强群众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社会面持续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