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全院干警业务素质,打造学习型法院,切实有效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专注提升案件审判质效,确保庭审程序规范、实体公正。集贤县法院于近期组织开展“集法小讲堂”系列活动,为全院干警加钢淬火。
集贤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德彬通过评查2024年度卷宗,发现了庭审过程中关于争议焦点归纳存在的一些问题。决定率先垂范,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全面提升审判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庭审驾驭能力。刘德彬院长通过查阅资料、总结经验、制作课件等前期准备,为全体法官和法官助理精心准备了一堂主题为“如何精准总结争议焦点”的业务课。2月21日,在干警的期待中,“集法小课堂”第一课这就开讲了。
结合最高法院指示精神,推动审判质效提升
最高法院近年来多次强调,庭审是审判工作的核心环节,争议焦点的归纳直接影响庭审的质量和效率。为此,最高法院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要求各级法院在庭审中必须精准归纳争议焦点,确保庭审围绕核心问题展开,避免冗长、低效的庭审过程。
此次小课堂特别强调了最高法院关于“庭审实质化”的要求。指出庭审实质化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要求,更是对法官业务能力的考验。精准归纳争议焦点是实现庭审实质化的关键步骤,法官和法官助理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身的归纳能力和庭审驾驭能力。
院长亲自授课,强调争议焦点归纳的重要性
在首期小课堂上,党组书记、院长刘德彬结合自身多年的审判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争议焦点归纳在庭审中的关键作用。指出争议焦点是庭审的核心,精准归纳争议焦点不仅能够提高庭审效率,还能确保裁判文书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强调争议焦点的归纳应当做到“准、全、简”,即准确把握案件的核心问题,全面覆盖当事人的争议点,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
刘德彬院长还指出当前审判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争议焦点归纳不准确、遗漏重要争议点、表述冗长等。要求全体法官和法官助理在今后的工作中,务必严格按照最高法院的要求,切实提高争议焦点归纳的能力,确保庭审质量和裁判文书质量双提升。
小课堂系列活动,助力法官能力提升
此次“集法小课堂”系列活动是法院提升审判队伍业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小课堂将定期举办,院领导、资深法官进行授课,内容涵盖争议焦点归纳、庭审驾驭、裁判文书写作等多个方面。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全面提升法官和法官助理的业务水平,确保每一位审判人员都能够胜任新时代的审判工作要求。
干警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首期小课堂结束后,参与培训的法官和法官助理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民一庭庭长马洪涛法官表示:“院长的讲解非常透彻,尤其是关于争议焦点归纳的‘准、全、简’原则,让我对今后的庭审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法官助理周宏也表示:“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争议焦点归纳的重要性,今后一定会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学习和实践。”
此次“集法小课堂”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对上级法院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更是法院内部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重要举措。院长率先垂范,亲自授课,不仅体现了法院领导对审判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全体法官和法官助理树立了榜样。相信通过“集法小课堂”系列活动的持续开展,集贤县人民法院的审判质效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也将不断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