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是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敬祖孝亲在今天体现为多种形式,祭奠先辈、供奉瓜果,清扫积草、修缮祖坟……本意虽好,也要警惕部分行为引发纠纷。
纠纷缘何
2023年初,黎某某为修缮祖坟扩建平台,因边界问题与邻居周某某产生矛盾。黎某某坚称未越界,周某某则认为扩建部分侵占自家土地,要求其拆除并恢复原状。
双方多次协商未果,矛盾逐渐激化,最终周某某将黎某某诉至息烽法院小寨坝人民法庭。
悉心调处,引导换位思考
案件受理后,法庭干警敏锐意识到,纠纷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双方长期积怨。为彻底化解矛盾,法庭干警动身前往争议地块实地勘察,并组织双方进行现场调解。
“祖坟是家族情感的寄托,谁都不想在这件事上闹心……”调解过程中,法庭干警从法理与情理双重角度切入,一方面释明相关规定,厘清边界权属;另一方面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干警的耐心劝解逐渐消融了双方的对抗情绪。
周某某坦言:“其实我也不愿闹到法院,但心里实在憋屈。”
黎某某则诚恳道歉:“确实没考虑到您的感受,给您添麻烦了。”
心结消散,两人握手言和
经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黎某某一次性补偿周某某3000元,周某某不再追究扩建责任。
签字后,两人握手言和,黎某某感慨:“多亏法官跑这一趟,不然我们两家怕是要闹成大矛盾了!”周某某也连连道谢:“心里这块石头总算落地了。”
小案连民生,枝叶总关情。本案的成功化解,是人民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通过“现场勘验+情理法交融”的调解模式,既捍卫了法律权威,又守护了邻里温情,实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如我在诉,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司法为民的温度。在现场调解的法庭干警表示,“只有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才能真正解开他们的心结。”
从“对簿公堂”到“握手言和”,这起纠纷的圆满解决,彰显了基层法庭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中的独特价值。息烽法院将继续以“如我在诉”理念为引领,让司法服务更贴近泥土、更浸润人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和谐动能。(王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