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法官,我这套房子能不能办证啊?”
“法官您好,我不在这个名单上,怎样才能办房产证啊?”
“代表同志,这房子我们都买了七八年了,就是拿不到房产证,怎么办啊?”
……
这是近日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人民法院立案庭的一幕。提问声此起彼伏,立案庭法官及人大代表坐在一群居民中间,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个问题。
事情要从额尔古纳市人民法院近期受理的53起系列案件说起。2016年至2019 年,陈某等53户业主与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这些业主购买此公司开发的坐落于某小区的商品房,公司应当在约定时间前将符合交房条件的房屋交付给业主使用。合同签订后,业主依约缴纳了房款,此公司虽按约定时间交付了房屋,但迟迟没有办理房屋产权证。
“办证难”是群众急难愁盼的大事,处理不妥容易引发群体性诉讼。额尔古纳市人民法院立案庭第一时间向双方了解情况,阐明诉前调解的优势,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充分发挥深化多元解纷的司法职能和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优势,决定将此批案件通过“人大代表+法院”诉前调解的方式进行处理,并将调解工作交由诉前调解工作室及人大代表特邀调解员负责,协力推动解决小区居民“办证难”问题。
经了解,53户购房者之所以出现“办证难”问题,是因为存在综合验收、房地产企业涉税等一系列问题,此公司未能按时向购房业主们提供办理产权变更登记的相关资料,导致这些房屋迟迟不能办理不动产权证。除此之外,小区中同样存在“办证难”问题的购房者还有50多户。
了解情况后,人大代表特邀调解员及法官们主动联系此公司,督促其对可以开具购房发票的购房者名单进行梳理。拿到名单后,人大代表特邀调解员及法官围绕购房者关心的开发票、办证手续等问题,进行现场“坐诊”,于是便出现了居民围坐一堂、争相提问的场景。
人大代表特邀调解员与法官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主动与税务局、住建局、不动产登记中心等部门对接,提高办事效率,共同推动不动产权证书的办理工作。在多方联动、多处协调下,目前53户业主与开发商达成办理房屋产权证协议,切实维护了广大购房群众的合法权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对其他购房人,人大代表特邀调解员与法官分工协作,对前来立案的购房者从法律关系、权利义务、举证责任等多个方面向业主释法说理,充分发挥示范裁定的指引作用,引导开发公司、购房者参照类案裁定,选择诉前调解的形式快速解决纠纷,实现了“处理一案、化解一片”的效果。
在此案的办理过程中,额尔古纳市人民法院与人大代表主动与其他职能部门对接、协调,推动形成“党委正确领导、政府主动担当、法院积极作为、各方联动配合”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注重平衡各方利益关系,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充分考虑了民生,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双重效益。
一直以来,额尔古纳市人民法院积极探索纠纷化解方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参与调解在化解民商事领域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好人大代表调解员的身份优势,建立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及时将调解员名册录入人民法院线上调解平台,深入结合调解员行业优势、自身特长、调解意愿、擅长领域分配案件。人大代表注重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解决群众诉求,人民法官善于为群众提供矛盾纠纷调处、法律政策咨询、普法知识宣传,双方协力,可实现人大代表和人民法官优势互补、同频共振,让“枫桥经验”在新时代持续焕发光彩,让人大代表在多元解纷工作中实实在在发挥桥头堡的作用,助力社会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刘哲钧)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5年1月下 八方讯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