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苍秦岭秀,巴蜀连秦川。感谢巍巍秦岭在这寒冷的冬季,为我们南方人抵挡住了奔腾的寒流,也要感谢秦岭孕育了我们重庆人的母亲河——嘉陵江,成就了朝天门两江交汇一清一浊“鸳鸯锅”胜景。现就重庆环境资源法庭有关千年古树司法保护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落实殷殷嘱托,增强司法保护千年古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广元视察时,驻足凝望千年古柏,叮嘱大家:“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作为古树中历经千年的老者,千年古树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寄托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延续着优质稳定的生物基因,是记录自然生态变迁的“活化石”,也是承载民族记忆的“绿色”国宝。重庆环境资源法庭将千年古树司法守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部署推进调研课题,从政治高度、人文厚度、生态维度等多方面深刻认识千年古树的重要价值。邀请林业专家开堂授课,深入学习千年古树相关科学知识,全面提高适应千年古树保护要求的司法能力和水平,为新时代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抓好时间节点,启动千年古树司法守护人活动
重庆地处北纬30度的核心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千年古树资源。据重庆市林业局统计,目前全市千年古树共27株,涵盖树种14类,其中银杏树11株、铁坚油杉3株、黄葛树2株。其中最古老的一棵银杏,树龄高达2500年,目前仍长势良好。2024年8月15日,重庆环境资源法庭在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与市林业局共同启动了“千年古树·司法守护”活动,12位区县法院院长受聘为“千年古树司法守护人”,在一棵苍劲繁茂的千年包果柯树下作出庄重的守护承诺。此举标志着千年古树司法守护人制度在重庆全面推行。该制度获最高人民法院充分肯定、被《人民日报》刊载、被《China Daily》向全球推广。
2024年8月14日,重庆三级法院开展“千年古树、司法守护”活动(重庆高院环境资源审判庭 供图)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千年古树司法守护人制度
秉持预防性司法理念,做好协同保护。充分运用先予执行、禁止令等措施,依法制止在千年古树保护范围内封死地面、燃烧明火、排放烟气、倾倒污水垃圾等行为,杜绝剥损树皮、掘根、刻划、钉钉、攀爬、折枝等影响古树正常生长的行为,引导群众规范民间祈福行为,保护千年古树的生存环境和风貌。
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组织开展常态化巡查、检查,对千年古树可能遭受危害、损害或生长异常、濒临死亡等情形及时处理,对涉千年古树案件办理、生境修复等提供点对点、针对性的司法保护。
建设千年古树司法保护教育基地。重庆环境资源法庭加强与林业主管部门及千年古树所在地法院合作,积极探索在千年古树所在村镇建立保护基地,于醒目位置设立司法守护人标牌,扩大千年古树司法守护人制度的影响力。
深挖千年古树文化内涵,弘扬古树保护传统文化。共同挖掘每一棵古树的自然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用创新的宣传方式讲好千年古树生态法治故事,传承和弘扬保护千年古树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全社会参与保护千年古树的良好氛围。
实施千年古树司法守护人离任交接制度。古树所在地法院负责人担任千年古树司法守护人,不因负责人的更换影响该制度的持续实施。做好“交树交印”,确保千年古树司法守护人更替期守护责任不断档、不留白。
坚持和谐共生,谋划千年古树司法保护工作的未来
在巴渝大地,山城与古树交相辉映。重庆的市树黄葛树,深深扎根于山石和泥土中,包裹着石坎向上生长,千百年来屹立不倒,体现了朴实无华、坚韧不拔的重庆城市精神。
展望未来,在现代化进程中,司法如何更好地融入千年古树的保护工作?我认为,一是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和选址应将千年古树及其生境纳予以统筹考虑;二是妥善处理好千年古树与周围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冲突案件;三是探索设立千年古树司法保护修复专项基金,保障千年古树司法保护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重庆环境资源法庭将以千年古树司法守护人制度为起点,继续开拓创新,用法治手段和法治方式,让古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安”,努力推进“绿色”国宝在法治的沃土上更加枝繁叶茂、泽被后人。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5年1月下 授权发布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