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4年,陕西省紫阳县公安局瓦庙派出所立足“主防”职能定位,采取“三管三服务四防”举措,纵深推进“派出所主防”警务落地见效,确保了辖区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
“三管齐发”夯实主防根基。该所聚焦“人、地、物”三大治安核心要素,以精细化管人、常态化管场所、规范化管危化物品,实现了“警情下降、案发受控、隐患消除”的主防目标。
一是精细化人口管理。创新“警格+网格”双轨并行人口管理模式,将辖区1个社区、8个村、1、4万余人划分为63个网格,下沉社区民警、警务助理、网格员126名,推动辖区人口 “划定网格、一格一警、全面覆盖”的精细化管理,做到人口管理无漏管失控。
二是常态化行业场所管理。坚持每月对辖区128家行业场所开展常态化大排查大检查大整治,共发现各类安全隐患62处,整改62处,实现行业场所管理规范有序,无安全案事件发生。
三是规范化危化品管理。紧盯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网络犯罪工具及危险化学品等高风险物品,采取“源头控制+过程监管+末端处置”的全链条管理模式,确保危化物品可管可控,实现危化物品“零炸响、零流失、零事故”。
“三服务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深化改革,持续深化“警民共建一家亲”“我为群众办实事”爱民实践活动,通过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乡村振兴,助力推动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暖心服务群众。在户籍室建成陕西公安暖心会客室,配备饮水机、茶叶、老花镜、雨伞、户籍证照办理指南,让群众前来办事更舒心、暖心,更加便利。对孤寡、智障群众实行“上门办证、送证上门”服务,搭建“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和“指尖警务”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一年来,该所共为群众办理户籍、咨询等业务900余次,办理身份证件719件,为群众上门办证送证48份,网上办理证照126件,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6件。
二是包联服务企业。推行“企业警长制”“项目警长制”,深入开展警司“双联双创双提升”活动,建立企业警务室3个,所领导包联3个重点企业,6名民辅警分别包抓12个企业和6个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化解涉起纠纷、整治周边环境、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积极提供政策支持,全力护航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成功调处涉企矛盾纠纷23起,破获涉企类案件1起,行政拘留2人,为企业提供证照办理服务12次。
三是“帮富”服务乡村振兴。紧紧围绕“猕猴桃、富硒水、富硒茶、猪牛羊”等特色资源和种养殖特色产业,与驻村帮扶工作队一道走村入户、扎根基层,开展技能培训,积极发展电商营销,举办农副产品助农消费活动,共发展电商8家,举办助农消费活动6场次,推动村民稳步增收致富。与此同时,聚焦公安主责主业,严厉打击涉农、涉生态环保、涉乡村振兴领域违法犯罪,共查处赌博案件6起,查处食药环案件4起,查处涉“两卡”案件6起,追回农民工劳动报酬3万元。
“四防并举”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以“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为载体,持续深入开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以“心防、人防、物防、技防”“四防并举”,推动“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落实,辖区实现刑事、治安案件“双下降”。
一是筑牢“心防”强化“法治”教化。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与镇综治、司法所、法律工作者组成普法宣传队伍,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组开展各项法律宣传和防盗抢骗、防电诈、防校园欺凌、防煤气中毒等主题宣传,共举办各类普法宣传活动2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1万余人次,营造了人人学法、懂法、守法和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二是聚集“人防”强化“网格”治理。从村社区班子、两代一委员、企业、党政机关、乡贤等中坚力量中选优配备63名网格长和24名专职调解员,充分发挥“网格”在基层治理中“探头”作用和“网格员”“调解员”的“兜底”作用,派出所组织网格长、网格员定期对辖区矛盾纠纷、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来的矛盾风险进行专题研判,落实“分级动态管控、持续化解稳控、跟踪回访导控”,切实将各类矛盾风险排查在网格、稳控在网格、解决在网格 ,用“网格”撬动基层“大治理”,共调处群众矛盾纠纷81件,成功率100%,评价回访满意率达100%。
三是健全“物防”强化“硬件”建设。对辖区各行业场所、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的消防器材、报警装置、防护设备、安全通道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物防”损耗和空缺,及时督促维修添置,共整改“物防”设施设备不齐全83处,添置“物防”设施68套(件)。
四是主导“技防”强化“智慧”警务。依托“雪亮工程”,积极推广建设农村小探头,在交通要道、村社区、中小学校、重点单位、企业推广建设农村小探头80个,民警全天候“网上巡逻”管控,实现从被动的“人防”到“智慧防”转变,辖区各类警情与去年同比下降21.9%,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60%和21.4%。(何春地 哈俊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