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是庆安县公安局女辅警。
2014年从警后,刘娜一直在法制大队当内勤,每天整理案卷、管理档案、上报材料和管理电脑系统等各项工作。虽说忙忙碌碌,但刘娜工作要强,办事干净利索,多年工作“零失误”,从不用领导操心,还多次被评为优秀辅警,两次被评为全局“三八”红旗手。
刘娜性格开朗,每天都阳光灿烂,也颇有几分豪气侠义,一线作战单位遇有紧急情况需要支援,刘娜二话不说起身就冲,无论抓捕还是押解嫌疑人,每次都顺利完成任务。
2023年7月开始,全市公安机关实施“一线一战、强基兴警”工程,刘娜也有了另一个岗位:包保小区,下沉入户的警格员。
从此,刘娜的心里多了好些事,有了很多牵挂。当然,也就有了无数次的感动。
刘娜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父亲是国营机械厂高级电焊工人,母亲也是国营企业职工。一家人生活虽没有令人羡慕的大富大贵,但父母的正直、善良、刚强也熏陶了刘娜,从小就乐观自信、坚韧自强。接到下沉走访任务,刘娜内心也有些忐忑,但她还是穿戴整齐,拿好工作证、户卡,走进了双庆小区。
小区里突然有警察经常到访,居民感觉很新奇。刚一接触居民,都好奇地问:你们干啥来了?背后也有人议论:不是骗子吧?敲门,有的就不开门。
起初,刘娜每天在小区里来回转,碰到大爷、大妈就跟人站那儿聊。态度和蔼,说话实在,很快,人们就喜欢上了这个快言快语的女辅警。
这是30多年的老小区,位于县城东北角,居民多是普通人家,老人居多。
抬头望着两栋楼96户180多扇窗户,刘娜心想:把每家每户都当成自己的家,还有啥可怕的!
8月的一天下午,刘娜在广场上看见一个老爷爷坐着电动轮椅回家,在路过一个斜坡时很吃力。刘娜赶紧跑上前,扶着老人稳稳地到路上,边推着老人往家走边聊起了家常。
老人说:“你叫刘娜,我看到你给居民写的一封信了。你们能来小区,这就是过去我们党说的走群众路线,挺好啊!”再一聊,老人姓魏,是机关退休干部,今年84岁。
不知不觉中,刘娜以这种方式第一次成了客人,成了魏老爷子家的常客。
老人的孩子两个在外地工作,两个在本地生活。但子女们工作都非常忙,没有大事儿不经常回来。两位老人都是明事理的,小来小去的事儿不想麻烦孩子。春节后的一天,刘娜走访,在扎堆的人群中没有看见魏大娘,一打听——病了,好几天没下来了。
刘娜心里一沉,赶紧进屋去看,发现老太太腿肿了,翻身都困难。
“这是咋的了?”“大夫说脉管炎。”“开药了?”“开了。”“那您按时吃了?”“吃了吧?我也忘了。”“几天了?好几天了。”“吃药了咋没好,是药不对症还是你没按时吃?”
毕竟上了年纪,老人有些糊涂了。刘娜当即给她的小儿子打了电话,详细说了一下情况,最后建议:病不见好,不行就换药试试。不到20分钟,老人的儿子来了,将老人送到了医院。又过了3天,再次来到小区,正在楼下和魏老爷子聊天,老太太推门奔过来。刘娜赶紧扶过去,上下打量:“好啦?”“换药了,好了!小刘娜,这病能治好,可得回你了。”
“大暴雪要来了!”刘娜在小区逢人就说,特别是那些老爷子、老太太。
这晴天瓦亮的,哪有大雪?没啥事。有些老人就是倔,偏不信邪。
中午一过,雪花如约而至,纷纷扬扬。望着大雪,刘娜心里着急:要是老人这天气出门,摔倒了可麻烦了。
刘娜穿戴好了要出门,妈妈心疼女儿,有些生气地说:“你干嘛去?这大雪天,多冷啊?”
赶紧抱着妈妈安抚一下,说:“我没事,不冷。小区独居老人挺多,万一不听话,出来遛弯滑倒了,一个个都那么大岁数了,尤其是子女都不在身边,可咋整?”
还没哄好母亲,刘娜出门了。
站在小区,守着单元门,看见出来的,就说:“雪太大,出去干嘛?回去吧,摔坏了多遭罪啊。”
看着满头雪花的刘娜,老人们说:“听你的,回去了,你也进屋暖和暖和吧!”
有几户老人出去接孩子放学。刘娜看见了,搀着走一段,嘱咐要小心,看着走路平稳,目送挺远才放心。
天黑了,雪更大了。各家各户亮起了灯。很多老人习惯早睡,估计不能再有人出来了,刘娜才顶着雪往家走。
此次大暴雪,小区两栋楼没有老人摔伤,也没有居民家受灾。刘娜挺欣慰的。
下沉走访几个月,刘娜已把小区的人记在心里了。每家每户的情况各异,但生活都还挺好,就是老人很多,下雨下雪的时候,要多提醒,生病的要勤去看看,人老了需要人照顾,可是,好多人子女都不在身边。
刘娜成了小区老人的“贴心好女儿”。
独居老人王大娘特别喜欢刘娜,看见刘娜跑来跑去为大伙发宣传单、讲解防诈骗知识,还帮老人干活,朴朴实实的,就对身边的大爷大妈说:“看看这孩子,心眼儿好。”
发现王大娘一个人挺孤独,刘娜没事了就到家里唠嗑,句句暖人,老人十分开心。刘娜劝她少抽烟,多锻炼。老人的孩子十分孝顺,经常从外地寄钱,邮很多东西。刘娜就说:“你有这样的孩子,多好。要听话,保养好身体,省得孩子惦记。”
真心相交,真情难得。刘娜和老人彼此牵挂,每到小区,刘娜有空就去看王大娘,老人几天不见就想刘娜。有一天,老人看见刘娜来了就敲窗子,让她进屋。刚要换鞋,老人连说不用不用,拉着坐下,递过香蕉,说:你吃大半儿,我吃小半儿。越聊越开心,单位来电话了。刘娜得回去了,老人很不舍,就送到门口、又送到门外、送到小区门口。天挺冷的,怕老人冻着,刘娜赶紧走,挥手让老人回去。转头再看,老人还在远远地送她,刘娜眼泪流了下来。
这一刻,我们年轻的辅警刘娜真正懂得这里的大爷、大妈需要她。在他们赞许的目光里,她读懂了什么是人间最大的幸福,那就是有更多的人需要你:需要你耐心地倾听,需要你理解的微笑,需要你真心的认可。
每次走进小区,就会有人喊小刘来了。坐下来,就会有大妈展示刚刚缝好的棉手套。一到中午或晚上饭时,有人说:来我家吃饭,大爷、大妈不一定让你吃好,保准儿你吃饱。
用自己的光温暖着平凡的世界,一名普普通通的辅警,得到了这群普通人的认可,刘娜成了不再普通的人了。
把普通的事做到让人感动、敬佩,梳着短发的女辅警刘娜用了很多心血。
在她心里,小区每一个人都是亲人,是父母兄弟姐妹。她担心他们被骗,就反复劝大家,不要点击手机陌生的链接,不要接听陌生人的电话,尽量不要去排队领那些赠品。她是真心的,这里的老人也很听话。
刘娜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儿。看着大爷、大妈在小区坐着,怕他们着凉,就网购了座垫,大家伙一坐,很软,挺舒服。老人们喜欢打扑克,刘娜就买来有反诈骗图案的扑克牌,挺新颖。谁家灯泡坏了,谁家捎点儿药品,十块八块的,她就花了。有细心老人一算:这孩子来咱小区,可没少搭钱啊。
今年正月初五,门卫沈大姐打来电话——过年了,小区常年在外地的人回来了。为了方便车辆进出,把大门栏杆打开了,结果有两辆车找不到停车位,晚上停堵在垃圾箱附近。箱满了,卫生车进不来,垃圾运不出去,都两天了,停的车没留联系方式。
刘娜赶到现场,马上找同事调取车辆信息,终于联系上一个车主,腾出了空儿,把垃圾运出去了。刘娜又等了一下午,堵另一辆车。很晚了,车主才回来,一劝,开走了。刘娜和沈大姐拉起了绳子,设立“禁停区”,垃圾箱没再被堵。
县局要求周三、周五下午走访,刘娜常常周六、周日加班。每次下沉走访,刘娜提前“备课”——这次专门宣传反电诈,下次专门清理居民扯出的“飞线”。
刘娜说反诈善于讲故事,她有着很强的亲和力,讲啥大伙儿都爱听。师范院校毕业的刘娜还编了一套反诈宣传顺口溜:“冬瓜、西瓜、哈密瓜,别被骗成小傻瓜”“白菜、芹菜、油麦菜,莫被骗子当韭菜”“鸡蛋、鸭蛋、鹌鹑蛋,别被骗成穷光蛋”“香菇、蘑菇、金针菇,电信诈骗别疏忽。”刘娜所包的楼区电诈“零发案”。为了劝阻居民拉“飞线”,她顺着电线挨家挨户上门耐心细致地解释,大家一听刘娜讲得入情入理,都理解,赶紧照办。今年3月,小区安上了充电桩,刘娜的心事终于放下了。小区有位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的王某,去年5月他母亲去世了,剩下他一个人独自居住,话语时常表达出“没意思”“我什么也做不了”“没人满意我”等心态。刘娜就认真学习研究缓解抑郁的材料和案例,常去看他、聊天,跟他比个头、比肤色、比微笑,比谁唱歌好听,渐渐地建立了友谊和信任,王某主动向刘娜倾诉心声,脸上有了开心的笑容。王某学会了做几样拿手菜,时常邀请“刘娜老妹”来品尝。有一天,王某给刘娜打电话请她来一趟。刘娜赶紧去了,一进屋看到王某举着一串糖葫芦,很精致很贵的。他说:这是特意给你买的,感谢你像对亲哥哥那样照顾我。虽然糖葫芦最后留给了王某,但这个走出了孤独生活困境的人给予的真诚礼遇深深地打动了她。刘娜通过实践总结了很多群众工作方法,多次向战友们分享她“遛弯儿”、“串门儿”、“联合人”等走访技巧,介绍她“听话题、听态度、听看法,掌握有关信息,不当场争辩、事后加以引导”等群众工作法,分享她“小事快办多办、分外的帮忙办、难事纾解群众情绪办”等办事心得。经过凝练总结,她提出了社区警务“亲”“熟”“常”“实”四字经,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认可。在绥化市公安机关“一线一战、强基兴警”工作推进会上,刘娜作为唯一一名辅警代表介绍经验。2023年末,在全市公安机关表彰大会上刘娜被评为爱民模范。捧出一颗真心,只为群众幸福。刘娜,这位年轻的公安辅警以社区百姓的真心拥护和信赖步入了人生无我、从警无悔的新境界。今年7月3日,刘娜作出了一次庄重的选择——向组织申请,来到了自己下沉小区所在的钢铁派出所工作,担任责任区包片辅警。开启新征程,投入群众中,刘娜在人们的期待中,开始牵挂更多的人。我们相信,她也会拥有更多的祝福。(董秋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