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人物
2024 11/22 13:00:47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八五普法”先进个人吴亚琴

字体:

“舍小家、为大家”,她用一片热忱书写了旧散小区幸福的新篇章;“老人老,幼人幼”,她用对老百姓的一片真心铺就了辖区和谐的新道路;“不怕苦,不喊累”她用实际行动打造法治社区的新样板。30年,她立足岗位敬业奉献;30年,她践行宗旨一心为民。她就是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吴亚琴。

吴亚琴,1960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她信仰坚定、初心如磐,始终将法治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抓手,坚持以党建引领法治,创新实践社区基层治理“六治”经验在全国推广。她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小巷总理”之星、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司法部“八五普法”先进个人等国家级荣誉。

她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让群众相信法律,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吴亚琴深知社区在老百姓心中就是党和政府,只要与老百姓相关的事社区都要担起来,要为党分忧、为民服务,努力把诉求收集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面对因企业改制而要到省政府上访的1500名社区群众,她主动站出来成功阻止集体访和越级访,并由社区出面带领群众代表通过合法信访途径,向上级部门反映诉求,既解决了问题,又维护了和谐稳定。通过一件件实事,居民心情好了,心气顺了,对社区的归属感、对法治的认同感明显增强。群众和党的血肉联系也通过这些“小事”变得更加密切了。 

她自觉运用法律服务资源活水,让更多法治红利惠及百姓民生。针对长山花园社区居民下岗职工多、流动人口多、有稳定收入的家庭少的情况,吴亚琴带领社区“法律明白人”队伍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结合居民实际需求起草社区普法规划,通过开展“三官一律进社区”“社区巡回法庭”“妇女维权直通车”“百姓说事点”等平台和载体,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便捷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社区孤寡老人马某突发疾病不幸离世,因其生前未设立遗嘱,致使尽了赡养义务却不是法定顺序继承人的外甥和外甥女无法拿到遗产。吴亚琴通过“百姓说事点”把“巡回法庭”请到社区,200多名居民旁听审判过程,最终宣判老人的财产由外甥和外甥女继承。为避免无遗嘱纠纷案件再次发生,她召集居民议事,决定以社区作为老人订立遗嘱的无利害关系第三方,建立遗嘱库,为老人存放文字或录音遗嘱。至今,已经有300余名老人向遗嘱库递交了遗嘱。从源头上,杜绝了此类纠纷的发生。

她寓“法理情”于民事纠纷调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沁润人心。长山花园社区共有2100个家庭,邻里之间难免磕绊。吴亚琴将法、理、情融会贯通到调解邻里矛盾的“小事”当中,总结出了“政策传播、和面团、爱心服务”等“民事纠纷调解十二法”。社区84岁的杨大爷老伴去世,其儿子身患疾病不能护理老人,要求自己妹妹护理又想要父亲的房子。妹妹觉得哥哥贪心不答应,双方矛盾逐步升级。吴亚琴得知情况后,一面耐心讲解民事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及继承的相关法律规定,一面提及父亲养育子女的辛苦以及兄妹共同成长的感情,并提出折中建议,女儿负责护理老人,房产归女儿所有,女儿拿出3.5万元给儿子看病,最后一家人达成和解。社区居民张某将出租车转卖给邻居郑某后,车辆问题多发,郑某认为张某夸大了车辆性能,拒绝支付剩余购车款。张某将郑某告上法庭,法院判决张某胜诉,郑某又反诉张某,张某再次胜诉。可郑某心里不服,仍拒绝支付尾款。吴亚琴运用“刚柔并济”“滴水穿石”调解法,劝郑某依判决付车款,否则需承担法律后果;又劝解张某,珍惜邻里情谊,反思夸大车辆性能的错误。最终张某、郑某达成和解。30年来,经吴亚琴调解的民事纠纷1000多件,防止民转刑案件20多起,解决群体性上访事件10余起,纠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99%。

她以党建引领基层依法治理,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社区蔚然成风。长山花园社区前身是吉林省胜利零件厂职工家属区,由于企业改制等历史原因,物业问题、养老问题、失业问题引起的矛盾频发。为了改变社区的落后状况、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吴亚琴牵头社区“两委”,总结创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六治融合”“三长”联动、“四步议事”等社区治理做法。通过运用法律武器和政策工具,为小区规划停车位215个,为2400名企业破产后退休和失业职工争取到各项欠款共计3000多万元;组织居民成立“小区自治管理委员会”,以“自助式”物业服务解决了弃管小区难题;顶住压力“拆三小”、清理液化气站,为居民创造了美丽安全的社区环境。如今的长山花园社区,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安居乐业,已经连续13年实现“九零”社区创建目标。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先锋引领。吴亚琴同志坚定的信念、大爱的胸怀、忘我的境界、进取的锐气、无畏的品格,在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在日常中闪耀着光芒、在实践中彰显着力量,集中体现了广大基层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者宝贵精神品质和无私为民情怀,汇聚起新时代基层法治建设的强大能量。(张玮琪 丁岩)

【责任编辑 -翟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