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城安达,有一个公安派出所叫新兴所。
这个所坐落在城区最为繁华地段,它是很老的派出所,更是个新所。说它老,是这个所很有历史,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就成立了,积淀着人民公安优良的红色基因;说它新,去年黑龙江省安达市公安局党委落实全市公安机关“一线一战、强基兴警”工程、在原来新兴所基础上合并了安庆所,建成的新所。
今年1月10日,第4个人民警察节当天,新兴所2300平米的新址正式落成。
宽敞明亮的办事大厅,户籍室、交警和外事管理的办事窗口,特别是门口挂着的“安达市公安局便民警务服务中心”牌子,更是引人瞩目。
身着警装的新警,一张张年轻英俊的笑脸,迎接着络绎不绝的群众。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治安防范重心前移,让服务走进商圈、都市圈,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近距离找到警察,新兴派出所的年轻人承接时代新使命,在公安现代化建设征程上风雨前行,展示了安达公安机关的新风采。
新来的女所长
2023年夏天,安达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刘佳的肩上又多了一副重担,局里决定由她这名40出头的女同志挂帅筹建新兴派出所。
刘佳,2001年毕业于黑龙江人民警察学校,当年8月从警,先后担任安达市公安局国内安全保卫大队民警,指挥中心副主任、主任。
中等身材,快人快语,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多年来公安工作的磨砺,使这位本来柔情似水的女警,浑身充满飒气,干练中透着威风。
警察,这个职业不知改造了多少人的天然属性,浸透了大爱,警服、警徽不由得使你浸染了刚强的味道,更何况辖区50000多百姓的安危系于一身,更何况肩上挑着拥有50名警力、安达最大派出所所长的重任。
新所担新责。42个居民小区、429栋楼,重新划成了9个警务区,落实了每一名管区民警的属地责任,集中轮训,踏查走访,与社区干部对接,反反复复的工作目标只有一个: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
一年寒暑,昼夜不舍。强化巡逻防控,推出专项打击行动,净化社会面,侦破刑事案件23件、治安案件237件,有力维护了辖区治安稳定的大局,实现了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群众满意率提高了,新兴所辖区的稳定,成为安达市城区安宁的“压舱石”。
人民公安为人民。作为城区中心所,新兴所担负起安达市公安局在城区接待群众的重要窗口职责,开通了户籍、交警、外事3个服务窗口后,“就近办、马上办”,不让群众跑两趟,周到细致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称赞。自助签证机的使用,居民通过扫描身份证、人脸识别,就可在短时间内办结证件,高科技让居民享受到了现代化公安政务的便利、惠民。
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障。为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优秀青年警队,刘佳带领班子以身作则,政治建警、从严治警,重大行动、突发任务,班子站排头,为年轻人打样;党员民警争先锋,学业务、练功夫、打基础,激励成长和人文关怀,让新警们找到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大家共同奋斗,传承光荣传统,践行“爱人民、爱公安、爱绥化”的新时代绥化公安精神,新兴所各项工作走在安达局前列。一年来获得能力作风建设、夏季治安整治等多项荣誉,2名新警光荣入党,1人荣立三等功,8人受到嘉奖,2人受到上级公安机关表彰奖励。
日复一日显忠诚,肩负重担保平安。一年时光真得很短,但这一年,对年轻的所长刘佳和警队来说,迈出崭新的一步真的很累、也很重,沉甸甸的。
“老警”王显琦
“老警”王显琦,今年才32岁。
说他是“老警”,是因为和所里新入警的同志比,他参加公安工作早上了一年,特别是他说话稳重、办事牢靠,加上面相老了点。走在警务区里,见人笑呵呵,不管岁数大小,他总能搭上话。
胸有成竹,自信满满,群众看了打心眼儿里就信得过。做群众工作是种本事,真的不是靠岁数就能炼成的。
王显琦的警务室建在安达唯一以牛命名的小区——牛都名苑小区, 9栋楼971户2121人,安达市第二中学就在小区对面。
从铁西派出所被选拔到新兴派出所,走进这个小区成为警务室负责人后,王显琦就成了这个小区的“常住人口”。7点多打开警务室的门,接待群众、转交预约办理的户口薄、身份证,回答居民牵挂的、常常也是奇奇怪怪的问题。忙完这些琐碎事儿,他开始小区走访、聊天、问长问短,看见走路吃劲儿的老人扶一把,看见吃劲儿费力拉货的商户就上前推一把。中午放学,小孩子们从学校里涌出来,王显琦就赶紧跑到路口维持交通秩序,拦一拦油门太大的司机,看着多数学生散了,他就回到小区去找还在那里调皮捣蛋的小家伙,一顿劝说“输出”,想鼓捣点事儿的,一看小伎俩无法得逞,也就知趣地散了。
今年4月的一天下午,王显琦在小区里巡逻,听见一女人在大哭着和他人争吵,走近前一看,旁边站着她的丈夫。小两口住在小区,男人常年在外开大车跑运输。王显琦走上前去说:“别吵了,都在这个院住着,让人看见多不好。”
来到警务室,王显琦问清了原委。其实也没啥大事儿,就是丈夫常年不在家,女人心里憋屈。王显琦开始一顿劝解:你丈夫常年在外开大车多辛苦啊,他为啥,还不是想过上好日子;好容易回来一趟,你不好好照顾,又吵又闹,这心情能好么?有啥事好好商量,互相谅解,和和气气的,日子才能过好,是吧?听了王显琦的诚恳劝说,女的情绪稳定了,等俩人都平静了,王显琦又劝一句:“赶紧回家,做点好吃的,乐呵得多好!”夫妻俩牵着手走出了警务室。
5月14日9时多,王显琦在小区走访,看见1号楼孙大爷在遛弯儿,足足走了1个小时,这儿找那儿看,不知道要干什么,90多岁老人每天也不走这么远的路,今天这是遇到什么事了?王显琦扶住老人,看了看他迷茫的眼神,问他:“大爷,你是不是又找不到家了?”老人无助地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王显琦也不多说话,搀着老人送回了家。
社区工作就这样,和居民在一起,能帮的帮一把,当警察的不一定每天都干惊天动地的事儿,尽一份心就够了。
今年年三十,王显琦总算在家消消停停吃了顿早饭,又赶紧跑到警务室,心里想:大年三十可别有啥事,大家都太太平平地过年吧。哪成想,刚打开警务室门,电话就响了——2号楼一家三口困在电梯里,急得要命。王显琦赶紧找来物业维修工,越着急越打不开电梯门。王显琦一边安慰被困的一家人“别着急”,一边赶紧打电话找来消防员破门,看着被困的一家人惊魂未定地跑出电梯,王显琦才擦了一下脑门的汗,长出了一口气。
天黑了,小区万家灯火,王显琦走在铺满鞭炮碎屑的“红地毯”上,闻着浓浓的硝烟中的年味,心想:为无数人的平安,孤独地坚守,值了!
小康、小华和3个小李
新兴所50名警力,平均年龄28.5岁,这和很多公安局平均年过半百的年龄结构相比,绝对令人羡慕。
年轻人朝气蓬勃,敢想敢干,没有思想负担,他们每天都充满想象,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做出你意想不到的成果,似乎也顺理成章。
康荣光、华泽龙和李光辉、李思远、李忠航,一起入警来到新兴所,他们是一个警组的伙伴,各个英俊潇洒,工作比着干、抢着做,谁也不服输。不到一年,几个小伙子凭着聪明才智,昼夜奋战,抓获网上逃犯11名,创造了全局的一个奇迹。
这是一个奇妙的组合——
康荣光是电脑专家,坐几个小时不挪窝儿,眼睛盯着屏幕,大脑随着电脑走,各种信息,哪怕是一个不起眼的细节,也逃不出他的“火眼金睛”,在平常的信息里发现不同的特征,总给人意外的惊喜;华泽龙原本工作在乡镇派出所,因为技术过硬,被选调到新兴所,那是如鱼得水,总能根据有限的线索寻找到蛛丝马迹,判断加推理,一次又一次地将工作成果展现给战友。
李光辉、李思远、李忠航,“三李”是执行力最强的人,他们各个身手敏捷,在辖区内找人如同神探。
在侦破一起系列案件中他们拿到线索后认真研究反复商量,得出一致的结论:这个重点嫌疑人肯定会潜伏回来!几个人化妆侦查,交替掩护,两天两夜,嫌疑人像听从指挥一样,钻进了警察事先设好的“口袋”。抓回来一审讯,嫌疑人返回和逃跑路线和他们之前预想的一致。
这个由年轻人组成的新警队,几乎每天都有故事发生——打击犯罪、维护安宁,他们不遗余力;服务群众、便民利民,他们满怀赤诚。
今年大年初二,一回家过年的女士外出打车,上车时新买的手机掉了,价值15000多元。她当时没注意,后来发现才报警。值班民警赶到现场,按照她提供的线索,一段一段地查监控,用了6个小时,硬是找到了捡到手机、回到农村家的老汉。当拿回了自己的新手机,女士走出了新兴所大门,回头看着那崭新的牌子,感激的心像洒满了阳光,暖暖的。
不到一年,这个所为群众做好事200余件,收到锦旗16面,感谢信6封。全体民警入户走访,处理纠纷100余起,成功阻止群众被电信网络诈骗4起,挽回损失50000余元。
7月11日,正是“老警”王显琦结婚的大喜日子,对新兴所来说,这一天也十分特别,值得铭记——副省长、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李毅来到新兴派出所,看着整洁明亮的大厅,望着英姿飒爽的队伍,详细询问了工作情况,每走进一个工作间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李毅与年轻民警们一一握手,对她(他)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警队里有了这样一群年轻人,谁都期望——
这片平安祥和的土地上,一定会有更多的关于警察、关于人民公安更美丽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