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个不经意的“摸头”动作,让他意外“出圈”,成为公安普法剧里的“熟面孔”。然而,镜头之外的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公安局昆阳派出所民警金海波,其底色远不止于“网红”。
转岗之后
2012年3月,刚穿上警服的金海波被分到鹤溪派出所(现鹤溪警务室)做社区工作。那时的他总想着:“要更直接地用法律护着老百姓,守住心里那杆公平秤。”这份执拗推着他主动申请转岗案侦,一头扎进了执法办案的战场。
在金海波眼里,打击犯罪的过程,也是磨性子、炼心气的过程。2018年他办过一起复杂的案件,时间跨度长,取证难度大,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但他毫不气馁,白天找不着线索,就趁饭点、夜里上门;群众沟通遇障碍,一次说不通,就去第二次、第三次。靠着这股“啃硬骨头”的劲,用了不到一个月,他就成功侦破了该起案件——这样的战果,藏着他无数个熬红的眼、磨破的嘴。
从一名执法新手到能扛事的办案能手,金海波在案件里滚过多少回,就悟得有多透:执法的铁腕里藏着护民的柔肠,威严的警徽下裹着对老百姓的真性情——这两样,原就是一回事。
2023年2月,报警电话里的呼救带着哭腔:“有人掉河里了!快救命!” 当天值班的金海波抓起对讲机就往外冲。
二月的河水冰得刺骨,河中央的阿婆冻得浑身发抖,只剩抬头的力气。金海波没多想,扒开外套就蹚进水里,他一步步挪到阿婆身边,稳稳托住她往岸边游。上岸时,他顾不上自己湿透的全身,先把警服外套披在阿婆身上为其保暖,送其到医院救治。阿婆的家属赶到医院后,见到金海波忙前忙后,十分感动并真诚致谢。
办案有底
“今晚月亮真好”
金海波望着窗外,伸了个懒腰,右手下意识按了按僵直的腰——刚处理完一起纠纷,久坐的酸胀顺着脊椎爬上来。
这起纠纷说起来简单,但涉事双方谁也不肯退让:山野土路上晒的猪粪被过路车碾得满地都是,物主与车主在派出所吵得面红耳赤。金海波翻完材料,指尖点着纠纷里的争议点,几句话把取证重点拆解得明明白白。而后又拉着物主坐下,掰开揉碎讲法条,一番释法,物主梗着的脖子慢慢松了,点头认了理。
这样的夜晚不算少。所里遇着重大、复杂的案子,金海波总陪着办案民警泡在值班室。灯光下,他逐页核对笔录,盯着证据链是否闭环。“案子办得公不公,老百姓心里有杆秤。” 他常说这话,笔尖划过卷宗的沙沙声,和窗外的月光一样,扎实又明亮。
2018年,金海波从办案民警转岗法制员,角色从 “答卷人” 变成 “阅卷人”,起初还有些手足无措。直到2019年调入法制大队担任派驻法制员,那两年的 “深造” 成了他的蜕变期——接触的大案要案多了,见的复杂情形也多了,他慢慢悟透:“一线办案靠冲劲,法制审核靠韧劲,世界从不是非黑即白,理性平等看待每一个细节,才能把案子办扎实。”
七年法制岗上,他攥紧专业这块 “敲门砖”:拿下高级执法资格,通过市局高级刑事执法办案专业能力认证,同事们总说:“海波的电话半夜都热乎,再难的案子经他一捋,心里就亮堂了。”
他不满足于 “守成”,更想把执法的 “粗线条” 磨成 “精耕细作”。过去办案民警常觉得 “心里没底”,他就用专业知识搭起 “规范框架”;为了让案管更清晰,他琢磨出一套新法子:把人员、警情、物品、案件四大类管理拆成110余项具体任务,每项都定人定责、落岗落位,确保每起警情、每个案件都能全流程盯到底、全要素管到位。
2021年,金海波调任昆阳派出所专职法制员。从2022年起,昆阳派出所已连续三年捧回温州市 “AAA” 案管室的金字招牌。这份亮眼答卷背后,藏着他磨了七年的专业功底,更藏着把 “规范” 刻进骨子里的较真劲儿。
网友严选
法治的阳光,从不止于案卷里的油墨香,更要穿透琐碎日常,照进寻常百姓的柴米油盐里。
作为所里的值班组组长,金海波处置警情时总有股 “巧劲”:不光解当下的矛盾,更要把法言法语变成百姓听得懂的家常话,让沟通既 “对味” 又 “走心”。
有次报警电话里,传来家长的急喊和孩子的哭闹——男孩因玩手机与家长闹了矛盾。金海波到了现场,没先讲道理,而是蹲下来跟男孩平视:“叔叔小时候也跟爸妈闹过别扭,你是不是觉得他们不懂你?” 几句话卸下孩子的防备,他边听边点头,等男孩情绪平复了,才慢慢讲 “合理使用手机” 的边界,又转头跟家长聊 “孩子同样需要尊重”。一来一回,孩子攥紧的拳头松开了,家长也红着眼圈说 “受教了”,心结就这么解开了。
“波哥最难得的是稳——从不带情绪,遇事儿就解决事儿,还总带着笑。” 曾跟他结对的徒弟张渴馨眼里,师父的热心肠里藏着股让人安心的力量,这份 “情绪价值”,比说多少道理都管用。
而这份 “情绪价值”,在他的普法舞台上愈发亮眼。白天是深夜伏案厘定案件边界的 “冷面” 法制员,镜头前却成了全网刷屏的 “戏精”大叔——金海波一头扎进普法短剧的创作与演绎,把严肃的法条融进生活化的剧情里。
2021年起,他先后参演《你是第一个,我一看到就想跟你走的男人……》《大妈的小心思》等短剧,剧中一个自然流露的 “摸头杀” 镜头,猝不及防戳中网友萌点,评论区瞬间刷屏。公安部刑侦局、浙江公安、中国警察网等官媒纷纷转发,网友直呼:“原来普法能这么‘上头’!既像街坊聊天般接地气,又句句敲在点子上,看完真的记牢了。”
冷峻的法制专业与鲜活的 “戏精” 表达,在他身上拧成一股独特的普法力量,让法律条文从纸面上“活”了过来,悄悄钻进更多人心里。
这些反差背后,奔涌的是同一份法治初心。
演反派、扮丑角,他从不避讳。“办案时看过太多受害者的眼泪,比起这些,牺牲点个人形象算什么?” 金海波笑得坦然,“能让更多人看懂法、避开坑,这是多大的荣幸!”
靠网感打破距离,让法律知识真正“破圈”——网友说他是“被警察事业耽误的演技派”,这眼光确实准。
“当警察”“办案子”“盯案卷”“解民忧”—— 这十几个字,是金海波刻在心里的坐标。从警时的初心推着他不断磨硬专业本领,在守护城市平安的路上,一砖一瓦,从未停歇。(舒斌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