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人物
2025 07/08 15:28:38

杜连华:政工战线的“匠人”,基层民警的“暖心人”

字体:

在贵州省兴义监狱,有这样一位老同志:他35年如一日扎根监狱工作,18载春秋倾注政工事业,用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踏实肯干的务实作风、追求卓越的匠心精神,诠释了“甘为孺子牛”的责任担当。他就是监狱原政治处副主任兼党委秘书杜连华,大家亲切地称呼他老杜。他曾获全省监狱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先进个人、个人三等功等,累累荣誉背后,是一名政工干部对监狱事业的深情告白。

他是行走的“政策库”

在同事眼中,“老杜的大脑是移动政策库,是行走的制度百科!”大家有把不准的政策疑惑、有拿不准的制度、有攻不下的业务难题,第一时间找到老杜救急,他总是能从细枝末节处指出端倪,同事们豁然开朗。

image.png

在政工战线摸爬滚打的他,在工作之余,大量学习党的政策理论,翻阅有关书籍和业务知识资料,上网浏览权威网站,收集工作简报,关注工作动态,用好学习这把金钥匙,不断提升自己党性修养及理论素质。十多年来,他累计撰写数百篇总结报告、工作简报、经验做法等材料,成为政工“笔杆子”。

他还同时担任党委秘书,负责承办党委会议的组织、记录的整理、材料的归档,随着新体制党委工作制度的日益严格,他严把每一个上会议题的关口,规范会议记录,真实还原会议全过程和各位党委委员的发言情况,最大限度地反映监狱党委议事决策的原则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也许没有从事过政工工作的人,会觉得政工工作清闲而单纯,可是,谁能知道,在每份材料、稿件的背后,凝聚了像杜连华一样的政工干警无数心血和汗水。

他是“人形校对机”

“政工无小事,处处需细致”,这是老杜给自己定的工作原则,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政治处的事情多,难事更多,但事事都关乎全局,关乎民警切身利益,做起来可谓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老杜负责思想政治、组织人事、宣传教育、机关党建等多项工作,他以匠心认真对待工作,真正把字字句句成精品、点点滴滴无疏漏、方方面面都满意作为自己的追求。

image.png

每次会议,都全要素地充分准备,对负责的每篇材料,坚持逐字逐句地推敲,反反复复地校对,最大限度不发生差错。一位政治处的民警至今仍清晰记得,他刚到政治处时撰写的一篇调研报告,“爬”满了老杜作出的修改意见,连标点符号的全角、半角错误、字体格式都没放过。有一次杜主任在监内值班,有一份文件没等他校对就签发了,结果因为错别字、漏字两处错误被基层的同志发现,紧急撤回文件。从此全政治处形成共识:未经“人形校对机”校准的文件,就像没贴质检标签的出厂产品。

他是把基层装在心里的人

初见老杜时,他的不苟言笑让人心里有点儿发怵,但那张冷峻脸庞的背后却藏着悄无声息的温暖。

image.png

“基层的同志们不容易,工作点多面广,值班执勤压力大,我们机关科室要做好服务。”老杜的服务意识强,也常常教育引导周围年轻民警服务好监区。面对监区民警对干部人事工作或政策的疑问困惑,他总能将心比心,把基层民警关心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做好解释说明。每次对基层党支部党建活动的安排,他总是思前想后,想着怎么样才能在不给基层同志增加负担的同时保证工作高质量完成。

谁家夫妻两地分居、谁家孩子没有人照顾、谁家老人生病住院他都默默记在心上,遇到有加班任务的时候,老杜总是挺身而出“你家孩子还小,早点回家”“你母亲的腰椎好点没,还是经常去看看”“你爱人好不容易回趟家,下班就回去吧”。

35年默默耕耘,杜连华用“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将平凡岗位锻造成践行初心的舞台。2024年12月,由于年龄和身体等原因,经过慎重考虑,老杜主动向组织提出申请,将政治处副主任的担子交给更年轻的同志来承担。辞去职务的报告递出后,他的工作热情却丝毫未减,工作标准不降反升,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传授给年轻同志,通过实际工作做好传帮带,并身体力行地感染带动着身边的每个人。

【责任编辑 -郑辰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