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人物
2025 05/20 13:32:47

刘泽清:如何成为一名人民法官

字体:

近期,贵州省委、贵州省政府召开2025年贵州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并下发表彰决定,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立案庭庭长刘泽清荣获“贵州省先进工作者”称号,他也是贵阳市法院系统今年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法官。

身边的典型就是最生动的模范,身边的榜样就是最鲜活的教材。一同走近刘泽清法官,探寻他扎根基层三十载、以法治信仰践行初心使命、用忠诚担当守护公平正义的劳模精神内核。

图片

庄严的法槌,既代表着法律的威严,也回应着群众对公正的朴素期待,法官在办理每一起案件时,都需要对法律精度和人性纠葛进行充分的考量,其间的复杂不言而喻,对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刘泽清有着自己的思考。

“一定不能辜负组织的培养”

图片

从人民法庭书记员,到立案庭庭长;从司法工作的“门外汉”,到审判委员会委员,刘泽清认为,这一路走来,是组织提供了成长成才的平台。

初入法院,作为非法律专业的新手,他将每一项工作都当成是学习的机会。跟着老庭长办案时,他会在案件记录、调查、开庭、判决书校对、卷宗归档等过程中去思考、总结,不断积累审判经验,通过挤出时间学习,成功通过法律专业自学考试。成为立案庭庭长后,他不忘向优秀的人学习,院内的送达事务外包便是他与同事一起赴福建思明法院学习后的应用成果。他的学习理念是: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意识和能力,保持思维的活跃,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离婚案件也不好办”

图片

人民法庭是最贴近基层矛盾的地方,而离婚案件是法庭工作中占比最高的案件类型,办好离婚案件,就是为社会稳定打基础。

十余年的法庭工作经历,让刘泽清总结出了一套办理离婚案件的有效做法:看在眼里,走进心里。他认为离婚案件看似简单,但不用心用情去认真处理,就有可能衍生出其他矛盾纠纷,所以决不能一判了之。办理此类案件的基本功之一,就是要关注案件背后的人情世故和当事人的酸甜苦辣,并敏锐洞察当事人的心理特点和性格倾向,对情绪偏激,或者感情冲突异常激烈的当事人,要从法律、人情、心理等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工作。对于感情纠纷引起的诉讼,要想彻底解决矛盾,没有比走进当事人内心更好的方法了。

“要让群众把话说完”

图片

信访工作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往往具有复杂性、特殊性,考验着干部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

耐心,是刘泽清开展信访工作的基本准则,只有保持足够的耐心,学会倾听,才能让信访人感受到真诚,感受到对他反映的问题的处理诚意,也只有在耐心倾听中,才能准确捕捉到关键信息,找到问题的症结。他坦然地说,面对高强度的工作,有时信访人员的偏激行为或过分要求,也会影响到自身的情绪,但就是在这个时候,才是最考验人的时候。在他看来,自己表现出来的负面情绪一旦被信访人察觉到,就会失去对方的信任,所以一定要耐心引导。正是通过“再耐心点”的自我要求,刘泽清成功接访了一批又一批的信访人,也获得了群众的认可。

“工作其实就是一个提升修养的过程”

在近30年的时间跨度里,始终保持进取的工作态度和司法为民的初心,是非常不容易的。关于如何坚持做到这样,刘泽清总结出了一个词:“修炼”。

审视自身,他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完人,也会有放松或迷茫的时候,但无论是工作压力大带来的烦躁,还是长期保持良好心性的考验,他都将这些外界因素当成是修炼德行的机会。他形容这个过程就像练“内功”一样,通过消化日常的负面干扰,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和道德品行。在这种心态的助力下,他可以去直面倦怠、心存侥幸的自己,不断修正行为。“我其实就是一个自我要求严格的普通人。”刘泽清这样形容自己。

图片

于刘泽清而言,自己的工作不只是一份工作,也是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他可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窗前的驻足,让他见证了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正如刘泽清最喜欢的歌手刀郎唱过的一句歌词:生命之花美是因为我们曾努力。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他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责任编辑 -郑辰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