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四川的宏大版图中,南充市正悄然崛起一股温暖而坚韧的力量——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潘丽琼工作室。3月5日,南充市妇联庄重授牌,这不仅是对潘丽琼个人卓越成就的肯定,更是为其搭建起一座连接妇女群众、传递司法温度的坚实桥梁,开启示范引领、服务大众的全新征程。
回溯至2023年11月,“潘丽琼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在四川省营山县人民检察院正式挂牌成立。这座约100余平方米的工作室,配备专门展厅,宛如一个法治能量汇聚站。工作室的8名核心成员,皆是全县政法系统的中流砥柱,涵盖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业务标兵与优秀政法干警,他们怀揣着共同的使命,以专业与热忱为笔,书写着维护妇儿权益的动人篇章。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便以劳模精神为引领,聚焦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秉持案结事了人和的崇高追求,深耕纠纷解决、司法救助、普法宣传等领域,致力于帮扶困境中的妇儿,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成员们屡获殊荣,“双百政法英模”“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优秀法官”“全国青少年普法宣传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熠熠生辉,办理的困难妇女司法救助案例入选“全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例”,更是成为工作室卓越工作成效的有力见证。
定纷止争,开拓司法为民新路径
在基层司法实践中,因家庭、邻里矛盾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并不鲜见。这类案件看似事实清晰、法律适用明确,却极易引发群众强烈反应与信访矛盾。潘丽琼工作室成员凭借专业素养、丰富经验和劳模的公信力,积极探索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群众家门口的有效路径。
2023年5月,肖某某与邻居胡某某因琐事起争执,冲突中打伤胡某某及劝架的邓某某,赔偿问题成为双方矛盾的焦点,僵持不下。潘丽琼敏锐察觉到问题的关键,特邀县法院经验丰富的法官何礼东与资深律师蒋林峰,共同上门组织调解会。调解现场,他们一方面运用专业法律知识释法答疑,厘清双方权利义务;另一方面,以邻里多年相处的深厚情谊为切入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经过耐心细致的沟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赔偿谅解协议,成功化解矛盾,胡某某与邓某某自愿息诉罢访。
工作室成立至今,针对此类轻微刑事案件,始终坚持综合考量法理情,灵活运用上门调解、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等多元化手段,将矛盾纠纷化解与妇女权益维护工作延伸至村(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截至目前,已成功化解21起矛盾纠纷。同时,积极推动“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与“掌上检察院app”的应用,打破时空限制,让群众随时随地能与检察院“云端对话”,享受便捷高效的法治服务,为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供了创新性的“潘丽琼工作室解法”。
司法救助,传递温暖关怀暖人心
困难妇女群体往往在生活的泥沼中艰难挣扎,亟需外界的援助之手。潘丽琼工作室深入调研、总结经验,携手妇联、民政等九个部门,创新构建“立体司法救助”模式,通过部门间的内外协作,全面摸排救助线索,实施多维度救助,为困难妇女筑牢生活保障防线。
在办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时,潘丽琼发现被害人何某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确诊乳腺癌后,长期饱受病痛折磨,家庭经济陷入困境,且案发后未获嫌疑人任何赔偿,生活雪上加霜。了解情况后,潘丽琼第一时间启动国家司法救助程序,协调县妇联为何某申请“两癌”救助金,并联合县巾帼志愿者协会定期回访,密切关注何某生活状况,给予其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支持。
何某司法救助案是工作室众多暖心故事中的一个缩影。工作室还积极推动县检察院与妇联联合出台《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的意见》,以主动排查、就地化解矛盾,解决被救助妇女儿童实际生活困难为导向,加大对农村地区困难妇女儿童的救助力度,形成强大救助合力。自《意见》实施以来,已成功办理涉困难妇女儿童司法救助案件16件,救助16人,发放救助金14万元,让司法温情流淌在每一位受助者心间。
普法宣传,播撒法治种子润心田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法治意识的培养需从娃娃抓起。2024年5月,潘丽琼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合营山县检察院“知心姐姐”未检团队,携手县妇联、残联、教体局、民政局等多部门,在县茶盘小学举办“检教同行共护成长”主题检察开放日活动。活动现场,“法律高压线”“法治成语翻翻乐”“模拟法庭”等趣味互动环节精彩纷呈,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法律的威严与魅力,将“学法、守法、用法”的理念深植于心。
工作室还积极联合县巾帼志愿者协会、“晨光公益”志愿者协会等公益团队,广泛开展“法治进校园”“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累计举办20余场,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服务30余人次,法律援助10余人次,用爱与法治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此外,工作室紧紧抓住“三八妇女节”“国际禁毒日”“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法治宣传节点,精准把握妇女儿童、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的法治教育需求,精心策划组织检察开放日、普法进村社(企业)等活动。在传统线下宣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联合县检察院“绥山检音”工作室,通过“两微一端”等平台,将法治知识传递给更多人群。截至目前,工作室成员参与法治宣传1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8万余份,制作普法新媒体作品16期,内容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等多个领域,让法治理念如春风化雨,润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全民守法”的浓厚社会氛围。
潘丽琼工作室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法治工作者的担当与使命,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用法治之光点亮希望,用温暖关怀传递力量,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巾帼力量,成为南充乃至四川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抹亮丽风景。(王思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