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璀璨的冰雪盛会背后,有这样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坚守的检察人:他年逾五十,却以"使命在肩、亚冬有我"的信念扎根基层;他家庭重担在身,却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融入血脉;他用三十余年的检察初心,在控申岗位上架起党群"连心桥",以平凡之躯书写了检察人护航亚冬的非凡篇章。他就是哈尔滨市道外区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控申干警赵志群。
使命在肩:三十一载初心如磐
他1994年参加工作,从审查批捕到公诉战线,从政治部到案件管理,历经六个岗位淬炼。他常说:“控申工作是法治的'最后一公里',是群众感受司法温度的'第一扇窗'。”
在公诉席上,他办理的800余件案件无一错案;在研究室期间,他主笔的十余篇文章获省级优秀调研成果;转岗控申后,他推出"信访风险等级评估表",将矛盾化解率提升至98%。十余次优秀公务员、个人三等功、全省二十大维稳安保先进集体......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深夜研读卷宗的灯光,是走访群众磨破的鞋底,更是31年如一日对检察事业的热爱。
顾大家舍小家:铁骨柔情的检察担当
2024年年末,当亚冬会筹备进入冲刺阶段,他的家庭正经历着艰难考验:爱人两次手术后的虚弱身体,年届八旬的岳父母期盼他回家探望的目光,外地求学女儿渴望团圆的视频通话......院领导曾主动提出为他调整工作,他却把写好的请假申请锁进抽屉,并表示“家里困难能克服,亚冬会是国家大事,这个时候我不能退。”妻子女儿的理解支持、老岳父竖起的大拇指成为他坚守岗位最温暖的支撑。大年初一,他便和院领导带着慰问品奔赴信访户家中。
迎难而上:化信访坚冰为信任暖流
工作中,他创新构建“三全工作法”。全天候响应:建立“亚冬信访直通车”,公示个人手机号,除夕夜仍接到信访群众电话3通。全链条化解:对重点案件实行“一案五查”,既查法律适用,更查民生痛点,推动实质性化解。全方位关怀:为3名困难信访人垫付医药费和生活费,与该院业务部门一道,协调街道社区解决信访人就业、求医问药等实际问题。
一线冲锋:赛场边的“检察哨兵”
作为冰球馆片区的检察信访联络员,他深知场馆周边稳定关乎国家形象。他与其他干警一道走访周边3个社区、57家商户,排查出矛盾隐患5起,推动街道设立“亚冬会民生服务岗”。针对信访人张某言称“到场馆讨说法”,他连续6天上门释法说理,最终为张某解开心结。 推动建立"控申+社区+公安"联动机制,亚冬会期间24小时值守信访热线,妥善处理群众急难诉求9件,实现涉检信访"零预警、零升级"。
检徽闪耀:平凡中的不凡答卷
亚冬会服务保障期间,他用扎实行动诠释检察担当:走访信访群众27户,推动3件十年以上积案息诉罢访,实现了“零越级访”“零负面舆情”,但更动人的是那些温暖瞬间——上访人老赵打来拜年电话;曾言称要闹场的李大姐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冰球场馆外,被他帮助过的商贩送来热腾腾的姜茶......在他的带动下,控申团队涌现出2名“接访能手”。
初心如雪 映照检徽。当亚冬会的喝彩声回荡冰城,他又坐回了熟悉的接访窗口。那些深夜研读的案卷、风雪中跋涉的足迹、群众舒展的笑颜,早已融入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五十五岁的他依旧目光坚定:“群众的事等不得,检察官的腰杆弯不得。”这,正是一名老党员、老检察官最朴素的信仰——用法律的温度融化坚冰,用为民的初心守护盛世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