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区分局光荣派出所,43岁的副所长康健身上,有着“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四川省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很多耀眼的光环,但在辖区群众的眼里,他永远是那个热心、亲切、为群众的事到处奔走,从来不知疲倦的“小康”警官。22年风雨中,平凡而漫长的守护,他用真诚绘就了平安社区的“幸福画卷”,把“光荣”写进群众心田。
康健(左二)在社区开展工作
处理邻里纠纷,促成20年团圆
2024年3月,金牛派出所辖区虹桥公寓的居民因杨婆婆养狗扰邻问题找到了康健。83岁的杨婆婆喜欢收养流浪狗,但她的行为给邻居们带来了不少困扰。康健在了解情况后,没有简单地采取强制措施,而是深入探究杨婆婆养狗的原因和心结。通过多方奔走,康健找到了杨婆婆失联20年的儿子,并成功促成了母子团聚。在康健的耐心劝说下,杨婆婆最终同意将狗送到专业的动物收容机构,解决了困扰邻居多年的问题。
康健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充分发挥“党领群治”平安共建和“党员先锋+社区副书记”双重身份优势,组建各类志愿者队伍,协调辖区党组织和党员志愿者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中。今年以来,已解决辖区居民日常生活问题180余件次。
康健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充分发挥“党领群治”平安共建和“党员先锋+社区副书记”双重身份优势,组建“应急抢修队”“银发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志愿者队伍。同时协调辖区7个党组织、34名党员志愿者组建党建联盟,通过党领群治、警民共商等平安力量,仅今年就解决辖区居民日常生活问题180余件次。
创新治理模式,守护社区经济的人间烟火
光荣派出所辖区内的“面街”美食一条街是市中心的一个复杂生态区域,餐饮行业众多,治安案件时有发生。康健在走访中发现,商家和小区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大多是由于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组建了“面面聚道”区域党建联盟,动员党员商家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共同制定营商准则。如今,“面街”已经成为商家、居民、游客和谐友好的典范,不仅提升了社区治安水平,还促进了社区经济发展。
近两年来,康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调解矛盾纠纷840件,打造“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平安样板。如今的“面街”已经成为商家、居民、游客和谐友好,散发着浓厚烟火气的“警政民企共建共治共享”典范,不仅提升了社区治安水平,还促进了社区经济发展。2024年,以康健为原型的《康SIR和三碗面》党员教育电视片荣获中组部第十七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典型事迹片二等奖。
搭“擂台”针锋相对,沉浸式反诈深入人心
“打竹板,噼啪响,听我来把诈骗讲,贷款理财先莫急,查清渠道才放心,对方自称公检法,索要密码银行卡,听见就把电话挂,任他说啥也不管,苍蝇不叮无缝蛋……”今年9月辖区2024年首届文艺汇演上,70多岁的谢婆婆带领16名队员组成的“全民反诈”艺术团表演的快板说唱收获了群众的阵阵掌声。
谢婆婆说起康健为艺术团编的节目,立即竖起了大拇指。作为曾经保健品诈骗的受害者,谢婆婆的现身说法在群众当中有极强的说服力,说起康健对自己的帮助,更是赞不绝口。
谢婆婆是孤寡老人,就喜欢凑热闹,经常参加金港商城附近一些不良商家开的所谓的“养生”讲座,还花了不少钱购买所谓的“俄罗斯骆驼奶粉”。有一天,她看见了几个警察在保健品店铺外摆起“龙门阵”反诈宣传,就像在和“养生”讲座打擂台,询问才知道带队的是派出所的康健副所长。
“俄罗斯哪儿来的沙漠?没沙漠,哪儿有骆驼?骆驼奶都是噱头……”康健的一席话让谢婆婆如梦初醒。她后来主动加入了派出所主导的义务反诈宣传队。不久后,辖区不良商家发现虚假宣传不管用,纷纷关店走人。
为了守护辖区群众的“钱袋子”,康健总结了“高利息低风险投资、免费体检、赠送礼品、免费旅游、强制老年人购买高价商品”等一系列诈骗手段制作成宣传册,还运用融媒体思维开展社区警务工作,以自己的形象为原型,创作了“康Sir反诈漫画”、小视频、MV等融媒体作品,发布在辖区的治安联勤群、商家平安群等,取得良好效果。其中,精美的“面街”反诈墙成为在光荣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去年以来,辖区涉诈骗警情同比下降12.8%,成功劝阻电信诈骗5起,为群众挽回损失9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