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他们带着憧憬、满怀激情成为了一名基层人民警察,汗水和泪水充盈着成长的历程,拼搏与感动交织着美好的回忆,入警一周年,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下他们的收获与感悟。
锦屏派出所 王天琦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王天琦已经在警营中度过了近4个月了。回望这段时光,他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与感动。时间煮雨,岁月缝花,每一刻都记录着成长的足迹,那些看似稀松平常的日子,实则弥足珍贵。
初入警营,一切都显得那么新鲜而又陌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案情和紧张忙碌的工作节奏,他曾感到茫然和困惑。记得第一次参与案件侦破时紧张得手心冒汗,生怕自己拖后腿。然而,在同事们的鼓励和帮助下,逐渐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学会了如何冷静分析线索,如何与嫌疑人斗智斗勇。当看到案件成功告破,受害者露出满意的笑容时,那份喜悦和成就感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除了破获案件,他们还经常深入社区,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有一次,一位老人因为迷路而焦急万分,是他们及时出现,耐心询问并安全地将他送回家中。那一刻,老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也深刻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责任和使命。每一次帮助群众后,都能收获满满的感动和成就感,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成长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在工作中,他也曾遇到过挫折和困难,比如线索中断、嫌疑人逃逸等。每当这时,都会感到焦虑和沮丧。但是,他深知这些都是成长道路上必经的磨砺。于是,学会了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警营的这三个多月里,他深刻体会到了“担当与忠诚”的含义。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不仅要勇于担当起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还要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这种忠诚不仅仅体现在口头上,更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无论是面对复杂多变的案情,还是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都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
展望未来,他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而奋斗。他相信,在警营这片热土上,将书写出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这一年,不负时光、不负前行;未来,他将继续勇往直前、再创辉煌!
香鹿山派出所 王晨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入警以来,王晨凯每日迎接朝霞的微光,亦随月华披身,对于这一岗位的理解更为深刻。身披制服的他,背后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警察这个身份,更是一种对责任和正义的担当。他所身处的不仅是维稳工作的岗位,更是一条向前奋进的道路。
在警务工作中,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从警局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对法律法规、警务技能、心理调适等内容的持续学习。每一天,都有新的知识和挑战等待他去面对。对于如何与民众有效沟通、如何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等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他在实践中得到了迅速的成长和锻炼。同时,他也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更加精准地理解政策方针和执行命令,更好地服务于民。
新警工作虽然辛苦,但也是他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在日常巡逻中与市民交流中了解到了社会万象;在处理各类案件中体验到了人性的复杂;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宝贵。这些经历都让他更加珍惜时间,更加坚定前行的决心。同时,他也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派出所里,与同事们的配合与沟通至关重要。只有他们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服务群众。在日常工作中,他与同事们共同研究案例、分享经验、交流心得,相互支持、相互帮助。这让他更加珍惜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也让他明白了他们不仅是同事,更是战友。
作为新警的一员,他也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希望自己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和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也希望自己能够继续为社会、为民众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相信,只要不负时光、不负前行,就一定能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024年即将过去,但工作还在继续。他将继续努力、不断前行,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这一年,不负时光,不负前行!
香鹿山派出所 张翔
2024年8月,张翔满怀憧憬地踏上了从警之路。从穿上那身警服的那一刻起,他深知,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心中多了一份使命。作为一名新警,这一年虽然短暂,却足够充实。
刚入警时,一切对他来说都是崭新的。从法律法规的学习到执法流程的掌握,从技能训练到与群众的沟通,他在每一个细节中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神圣和挑战。记得第一次跟着师傅外出处理纠纷时,他因经验不足而不知所措,但师傅的一句“冷静点,倾听他们的诉求”,让他迅速找到了突破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那一刻,他第一次明白,警察不仅是法律的执行者,更是社会稳定的维护者。
8月的骄阳下,他和同事们一起站在山间为群众解决纠纷;11月的寒风里,他们走访居民、排查隐患;12月的夜色中,他们在大街小巷巡逻,为万家灯火护航。从未想过,原来警察的工作如此琐碎,也如此重要。每一个动作、每一项任务,都是群众安全感的来源。
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夜间巡逻。当时正值深秋,一位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蜷缩在桥洞下瑟瑟发抖。他们上前询问,得知他身无分文,目前亦没有经济来源。于是,他们帮他联系了救助站,还为他买了一份热乎乎的晚餐。他接过饭盒时不停地道谢,眼里噙着泪光。那一刻,他真正感受到,警察不仅是法律的守护者,更是群众的依靠。
还记得一次出警中,他接到一名未成年人的家长报警,称孩子因参与盗窃被带回派出所。在所里,见到了那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低着头,双手紧紧攥着衣角,一副不知所措却又倔强不服的样子。起初,他对民警的询问并不配合,还试图用冷漠来掩饰内心的不安。师傅叹了口气说:“这种情况多见,关键看能不能帮他回头。”在民警的耐心劝导下,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保证不会再犯错。那一刻,打心底感到欣慰——自己真的没有对不起自己的使命。
当然,成长的路上也少不了挑战。有时加班到深夜,有时面对群众的不解甚至误会,有时破案线索中断让人倍感挫败,但他逐渐明白,这些困难都是警察职业的一部分。只要坚持下去,总能迎来拨云见日的时刻。正如师傅常说的那句,“再多的委屈,只要看到群众安居乐业,都会觉得值了。”
从8月到12月,从一个懵懂的新警,逐渐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见习民警。这段时间虽然短暂,却让他受益匪浅。他明白了肩上的警徽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也懂得了,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只要保持初心,踏实前行,就一定能不负这身警服,不负心中使命。
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这一年,他从警路上的第一笔画,虽还略显稚嫩,但已充满坚定。未来,他将继续努力,用每一次行动兑现“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为这座城市的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
樊村派出所 汤海洋
时间的流逝不舍昼夜,前进的航程击鼓催征。2024年8月21日汤海洋到宜阳县公安局樊村派出所报道的日子,从一名警校生到一名人民警察,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为民担当。
依稀记得四个月前他在派出所第一次出警的情景,那是一个村民因为购买简易铁皮房而引起的纠纷类警情,作为一名第一次单独带队出警的新人,他的心里十分忐忑,万一处理不好怎么办,嘴瓢了怎么办,说错话了怎么办,带着这些顾虑他很快就和同事到了警情现场。到场后,先是用法言法语表明自己的身份,接着询问报警人事情的经过以及他的诉求。他了解到报警人是因为他买的二手铁皮房里面装修出现铁皮松动的情况与自己的心理预期不合,想要让卖家现在来修理,而卖家却称自己有事下次路过了再来修,报警人不愿意支付尾款与卖家发生口角。他一边劝帮助报警人联系卖家尝试劝说卖家来修,另一边安慰报警人让他不要心急,告诉他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但卖家却不愿意现在去修,称先付钱之后再去修,报警人也不乐意了,由于当时天气炎热双方都比较烦躁,他就又和卖家进行电话联系,告诉他都是生意人,不要因为这一点小事而坏了自己的口碑,卖家这才同意马上到现场修理。他就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报警人,同时也等待卖家的到来,过了15分钟卖家到了,很快就将铁皮房修好了,报警人也十分的开心,便把尾款也付给了卖家,双方都很满意在出警记录本上签字和解,警情处置完毕。看到买卖双方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内心也十分开心,真正体会到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意义。
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也慢慢的熟悉了出警的流程以及常见警情的处理方式。从大街小巷到田间地头,接处警也越来越熟练,与群众也拉近了距离,离不开领导和前辈们的谆谆教诲。同时作为办案民警的他,也开始熟悉办案流程,从第一次去办案中心做笔录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游刃有余,都是时间的沉淀与经验的积累。渐渐地他对这份工作有了新的认知,管平凡事,暖千万心,没有什么能比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更重要,没有什么能比人民群众的赞誉更珍贵。派出所是基层是一线,他们守护的不仅仅是千家万户的平安,守护的更是人民的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他将继续坚守从警初心,牢记使命秉持人民至上的目标,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书写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华章。(王伊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