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法治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也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一系列举措积极推动法治校园建设:开设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示范基地暨最高检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做任务、闯关等方式,教育引导孩子们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新时代好少年;联合高等院校,组织多名检察实务专家走进课堂,为法治教育培养专业人才;与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的意见》,从制度和机制层面作出系统部署,推动检校合作规范化、系统化发展……一系列举措让法治校园建设真正实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本刊自本期起开设“法治校园·法治活动”栏目,通过宣传展示各地法治校园建设的优秀案例,以鲜活的故事为镜,敲响法律警钟。法治教育远不止于一节课、一本书,它是贯穿未成年人成长轨迹的持续守护。
“梦想的列车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上才能安全平稳驶向远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以法为基,扣好法治的第一粒扣子……”2024年9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北京市第四中学法治副校长应勇在四中2024—2025学年度开学典礼上,为同学们生动讲授一堂题为“少年有梦,法不可违”的法治课。台下,崭新的操场上鸦雀无声,5000多名师生都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学生们眼神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法治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种下。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校园法治教育作为培养青少年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的关键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石。北京四中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先锋学校,始终站在夯实学校法治教育的主阵地上,将加强政策学习与教师培训作为法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并将中国特色先进的法治思想融入大思政教育中,使教师能够依法执教,以法治思维处理学生事务,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法治教育从“请进来”开始
北京四中在制度、学生活动层面不断创新、完善校园法治教育方法途径,积极拓展各类法治宣教资源,努力实现“三全育人”的新局面,使校园法治教育更具吸引力、感染力与影响力。2023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受聘为北京四中法治副校长。聘任仪式上,应勇郑重承诺:“我向校长表个态,一定认真履行好法治副校长职责,配合好学校日常教学安排,推动法治进校园,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这句承诺,如同温暖的春风,吹进了北京四中每一位师生的心里,也为北京四中的法治教育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此后,邀请检察官走进校园,面对面为师生开设相关普法讲座,就成为北京四中法治教育的常态。在一次讲座中,检察官结合校园欺凌、电子烟危害等实际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解未成年人保护的要点。讲座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互动,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检察官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这种权威、规范、下沉式的法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将书本中的法治理论与检察官口中介绍的鲜活社会经验有机融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法律知识,更增强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明白了在面对不法行为时,要勇敢地站出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既善用法律盾牌捍卫正当权益,更以法治践行者的姿态推动平安校园、平安中国建设,做有情怀的四中人,更做有责任心的中国人。
2024年6月6日,到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参加职业体验的学生向可敬的检察官们表达感谢(秦福来 摄)
在宣传日里感受宪法的尊严与力量
“宪法宣传日”活动是北京四中法治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每年12月4日都是北京四中校园里的法治盛会。在2024年的宪法宣传日里,北京四中联合校外普法公益组织,精心制作了近五十幅宪法宣传展板。这些展板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宪法条文的详细解读,又有生动有趣的案例分析,还有精美的插图。在巡展过程中,展板前总是围满了好奇的师生,大家认真浏览,不时发出惊叹和讨论声。一位同学在观看展板时,对其中一个关于公民选举权的案例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仔细阅读案例介绍,又对照宪法条文,还向身边的老师请教。经过一番深入了解,他感慨地说:“原来宪法离我们这么近!我们现在虽然还没有选举权,但通过这个案例,我明白了选举权的重要性,也知道了宪法是如何保障我们的权利的。”这次展览,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宪法的神圣与权威,增强了对宪法的准确理解和科学运用的意识。
除了展览,北京四中还举办了国旗下讲话、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国旗下讲话中,老师用激昂的声音向同学们讲述宪法的历史和意义,鼓励大家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主题演讲比赛中,同学们精心准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阐述对宪法精神的理解。有的同学从身边的小事入手,讲述遵守交通规则体现的宪法精神;有的同学则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探讨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些活动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进一步强化了同学们的法治观念。
在模拟法庭中体验司法公正
模拟法庭课程是北京四中法治育人体系的创新实践。北京四中与申浩律所联合开设模拟法庭选修课,构建了“理论学习+案例研讨+实战演练”的三阶培养体系。
在理论学习阶段,同学们认真学习民事、刑事和行政法律专业知识,虽然这些知识有些抽象,但老师们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和互动式教学,让同学们逐渐理解和掌握。在案例研讨环节,同学们分组讨论真实的法律案例,各抒己见,分析案件中的法律关系和争议焦点。他们的思维在碰撞中不断升华,对法律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实战演练是模拟法庭课程的核心环节。当身着法袍的“审判长”敲响法槌,一场紧张而激烈的“庭审”正式开始。“公诉人”义正言辞地指控“犯罪”,“辩护律师”据理力争为“当事人”辩护,“当事人”进行最后陈述。每一个角色都被同学们演绎得栩栩如生,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衔接、法律职业间的协作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示。在一次模拟庭审中,扮演“辩护律师”的同学在辩论环节遇到了挑战,但他凭借扎实的法律知识和出色的应变能力,成功为“当事人”进行了有力辩护。模拟庭审结束后,这位同学说,这次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法律的严谨和公正,也更加坚定了他对法律的热爱。通过模拟法庭课程,同学们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司法场景中,亲身体验“看得见的正义”,法治信仰的种子在思辨交锋中生根发芽。
走进检察院,从课堂到社会全方位实践
北京四中的法治教育不仅停留在课堂上,还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让学生们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法律的威严、正义与公平。
2024年6月3日至6日,30名高一学生走进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开启了为期四天的沉浸式职业体验之旅。同学们分组进入不同业务部门,跟随一线检察官参与日常检察工作,从旁观者转变为实践者。同学们旁听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件的庭审。法庭上,法官的严肃、检察官的严谨、律师的专业,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目睹司法程序的运行,感受法庭的庄严氛围,对法律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在这四天里,同学们还以“书记员”、“普法员”等身份深度参与实务。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模拟接待当事人时,同学们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求,认真记录信息,体会到检察工作的细致和责任重大。通过赴司法所参与社区矫正及文化遗产保护线索调查、协助整理案卷并撰写结案报告等活动,同学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这次职业体验活动,让同学们真切地体会到检察机关在维护公平正义中的关键作用,也让他们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新的思考。
2025年3月7日,道元校区初二年级学生走进位于北京香山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开展实践活动。在电子证据实验室,同学们了解到手机内容与浏览记录的透明性,提醒我们行己有耻,不做破坏规则的事;图像检验实验室展示了如何对图像进行检验鉴定,对嫌疑人的面容、姿态、走姿等进行细致观察分析,这是验证嫌疑人目标的重要手段;卫星遥感应用实验室则展示了卫星技术的智能与精密,是辅助现场周围环境调查的有力工具。通过这次参观,学生们不仅拓宽了视野,更对法律有了全新的认识。初二(1)班高梓涵同学说:“这次最高人民检察院之旅给同学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每个人都为其公正严谨的风格所触动。”初二(3)班丁安妮同学表示:“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对科学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有了全新认识,更让我意识到要坚定维护公平正义。”初二(4)班程敬轩同学感慨:“我们司法可以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25年3月7日,学生们到最高检司法鉴定中心参观学习(杨晓蓓 摄)
坚持有温度、有尺度的教育引导
在处理违纪学生的教育惩戒问题上,北京四中始终坚持“有温度、有尺度”的原则。教育惩戒不是目的,而是帮助学生成长的方法。在面对违纪学生时,老师们不会简单粗暴地进行处罚,而是耐心地与学生沟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感受。
曾经有一位同学在课堂上多次违反纪律,影响教学秩序。老师并没有立刻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课后找他谈心。老师心平气和地与他交流,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影响。在交流过程中,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是因为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才会违反纪律,于是为他提供了一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帮助他提高学习兴趣。这种“蹲下来教育”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尊重,也更愿意主动改正错误。
为了确保教育惩戒的公平公正,北京四中针对过往在学生教育惩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如《北京四中教育惩戒申诉委员会工作章程》、《北京四中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的工作章程》等。北京四中邀请区检察院、厂桥派出所、知名律所律师等相关社会人士,以及家委会代表、在校生代表等共同成立相关委员会,协助学校做好教育惩戒、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这些制度的完善,不仅维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还促进了家校协作,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生态。
北京四中在校园法治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将“蹲下来的教育”和“动态完善”理念贯穿始终。让学生们感受到,法治教育不是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而是要融入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实践,成为其全面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法治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导下,北京四中的校园法治教育还将进一步加强和社会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探索AI赋能下的校园法治教育生动实践。同时,也要注重法治教育的个性化与差异化,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设计更具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课程与活动。(北京市第四中学副校长 秦福来)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5年3月下(总第198期) 法治校园 · 法治行动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