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财经
2025 07/31 10:25:44

财经动态:惠及家庭、带动产业,算算育儿补贴“含金量”

字体:

央广网北京7月30日消息(记者 牛谷月)近日,中办、国办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30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关情况。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育儿补贴按年发放,补贴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育儿补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范围、普惠式、直接性向群众发放的民生保障现金补贴。作为一项全新的公共政策,育儿补贴既涉及千家万户,也关乎经济发展。下面,跟着央广财经一起看看育儿补贴的“含金量”到底怎么算?

家庭账:“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根据《实施方案》,育儿补贴制度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补贴对象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至其年满3周岁。育儿补贴按年发放,补贴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育儿补贴申领人是婴幼儿的父母一方或者其他监护人,主要通过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线上申请,也可以线下申请。育儿补贴发放渠道为申领人或者婴幼儿的银行卡或其他金融账户。对按照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者个人收入。

“育儿补贴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发放育儿补贴‘看得见’‘摸得着,有助于减轻家庭养育负担,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投资于人的具体实践。在发展中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在发布会上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育儿补贴不分城乡、民族、区域,也不分一孩、二孩或者三孩。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王海东介绍,一孩家庭是我国育儿家庭的主体。“我国每年出生的人口当中,一半以上都是一孩,所以将一孩纳入补贴范围,实现育儿补贴制度的广覆盖,能够全面惠及育儿家庭。”王海东表示,生育一孩是家庭特别需要支持的关键阶段,所以给一孩发放育儿补贴,可以减轻家庭的养育压力,也有利于家庭的再生育考虑。

同时,王海东也表示,人口是一个慢变量,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包括育儿补贴在内的生育支持政策措施的作用需要长期观察,我们将在实施过程中持续跟踪、全面评估。”王海东说。

财政账:900亿元预算支撑育儿补贴落地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郭阳在发布会上通报,中央财政将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今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对于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补贴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对地方予以补助,中央总体承担约90%。

从资金来源上看,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发放育儿补贴”。中国银河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公布的财政预算草案中,卫生健康支出增速显著高于去年,预算支出金额相较2024年实际支出多1024亿元,“已经为育儿补贴留足空间”。

央广财经记者了解到,除了育儿补贴制度外,近年来财政部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方面还制定实施了一些列措施。如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支持为孕产妇提供健康管理、产后访视、新生儿护理指导,为农村妇女提供增补叶酸、优生检查等服务,2025年安排55.2亿元;通过出生缺陷干预救助项目资金,支持开展出生缺陷检测、救助和防治宣传等工作,2025年安排3.7亿元;通过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支持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免疫规划疫苗,做好乙肝等母婴传播疾病的预防,2025年安排52.2亿元……

方正证券王泽华认为,本次育儿补贴制度落实了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是从全国性的角度出发迈出促进生育的积极一步。中国银河证券研报认为,中央财政出大头体现责任担当、地方财政出小头承担共同事权。“我们认为,未来在集中力量办大事和补短板等领域,中央牵头、地方参与可能会成为一种主流范式,体现中央财政主动加杠杆的特征。”

产业账:母婴产业链受关注

随着育儿补贴政策落地,A股市场也“闻风而动”。业内人士指出,育儿补贴不仅在短期内刺激了相关板块的活跃,更从长远方向为乳制品、母婴连锁、产后护理服务、儿童医药等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国银河证券研报认为,育儿补贴短期内对于生育提升作用相对渐进,而其对消费的提振作用则会更加直接。“当前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66左右,则上述补贴今年可带来约780亿元的消费增量,约占社会零售规模总额的0.16%。”

申万宏源研报测算,全国统一的生育补贴落地有望拉动社零增长0.2个百分点,从消费结构维度看,母婴食品等刚需品类将成主要受益领域。

国融证券认为,中国婴童市场正处“量质齐升”黄金期,2024年规模已达4.2万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5万亿元,2030年有望达10万亿元。在政策与消费升级驱动下,行业或成下一个万亿级蓝海。

万联证券表示,短期来看,育儿补贴的发放有助于直接刺激母婴相关的消费;长期来看,生育补贴和相关育儿配套的完善有助于提振生育意愿,带动新生儿数量增长。


免责声明:人民法治网法治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 -张志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