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6/05 14:26:25

八项规定公开课第三课|党的二十大关于廉洁政党建设的要求

字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廉洁政党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关键要求,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具有深远意义。这些要求是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而提出的,旨在应对新挑战、新任务。自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化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强化思想引领、健全制度体系、深化作风建设、严明纪律规矩、推进反腐败斗争,推动廉洁政党建设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思想引领

以自我革命精神筑牢廉洁政治根基

2015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自我革命,强调:“勇于自我革命”。之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自我革命”作为党的百年奋斗重要历史经验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一系列论述揭示了廉洁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即通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思想建设层面,党的二十大要求全党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各级党组织应积极响应,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班、主题教育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教育层面,更需以创新为引擎,激活廉洁教育新动能。利用VR技术打造沉浸式廉政教育展厅,让党员干部“穿越”历史场景,感悟焦裕禄、孔繁森等楷模的清廉风范;借助大数据分析党员干部的学习偏好,推送定制化廉政微课,实现“精准滴灌”。

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自我革命的战略高度,强调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并明确提出以理想信念强基固本、以先进文化启智润心的重要要求。这一战略部署,深刻揭示了廉洁文化建设对于涵养政治生态、筑牢思想防线的关键作用,为新时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党中央的战略引领下,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将廉洁文化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推动廉洁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各地纷纷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历史文化底蕴,精心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廉洁教育基地。这些基地不仅是传播廉洁理念的重要阵地,更是党员干部接受精神洗礼的生动课堂。通过沉浸式的场景还原、互动式的体验教学,让参观者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深刻感悟廉洁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时代价值。同时,各地广泛开展廉政主题活动,从廉政知识竞赛到廉洁家风故事会,从廉政文艺作品创作到廉政微电影展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廉洁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此外,深入挖掘红色历史中的廉洁基因,整理革命先辈们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感人故事,让红色廉洁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血脉,永葆清廉本色。

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积极探索廉洁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将廉洁文化建设与为民服务实践深度融合。他们以“基层听音一线接访”为重要抓手,组织纪检干部前往田间地头、社区院落,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心贴心收集群众意见。在接访过程中,不仅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更将廉洁文化融入每一个工作环节。通过与群众的交流,宣传党的廉洁政策,讲述身边的廉洁故事,让群众感受到党坚持清正廉洁、维护群众利益的坚定决心。同时,将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以实际行动维护群众利益,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这种将廉洁文化融入为民服务实践的创新举措,不仅有效提升了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度,更拉近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制度建设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要求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为廉洁政党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这一体系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涵盖党内法规、监督机制、权力运行制约等多个方面。

在党内法规建设方面,党的二十大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为纪检监察机关履职尽责提供了根本依据。经党中央同意,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规划(2023—2027年)》,明确了反腐倡廉建设的“路线图”。例如,陕西省通过构建反腐倡廉制度群,围绕重点领域推出特色制度,实现权力运行全过程监督。在监督机制创新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十八届党中央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共277个单位党组织进行了巡视,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2022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就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134.4万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695.1万人次,占61.3%;运用第二种形态处理334.1万人次,占29.4%;运用第三种形态处理56.5万人次,占5%;运用第四种形态处理48.7万人次,占4.3%。这体现了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监督理念。

此外,党的二十大要求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将反腐败斗争纳入法治化轨道。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副主任肖培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64.8万余件,其中,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553人,处分厅局级干部2.5万多人、县处级干部18.2万多人。这体现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的成果,彰显了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制度反腐的强大震慑力,也反映出反腐败国家立法在保障纪检监察机关依法履职、有效打击腐败行为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作风建设

持之以恒纠治“四风”

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党的二十大提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这一部署表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抓常抓长。

党的二十大以来,各级党组织以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开展专项整治。例如,四川省针对“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等问题,查处违规吃喝、公车私用案件;浙江省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作风转变提升服务效能。

同时,党的二十大将家风建设纳入廉洁政治范畴,强调领导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各地通过建设家风馆、开展廉洁家庭评选等活动,推动廉洁文化向家庭延伸。毛泽东的“亲情三原则”、焦裕禄的“不准孩子看白戏”等红色家风,成为廉洁教育的生动教材,以良好家风涵养清正党风。

纪律严明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作出战略部署,强调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这一要求体现了纪律建设在廉洁政党建设中的刚性约束作用。

严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基因,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在政治纪律方面,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政治纪律摆在首位,坚决查处阳奉阴违、搞两面派等行为。在执纪问责方面,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推动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强化经常性纪律教育,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规定和规章制度,精准运用“四种形态”,使纪律始终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同时,对违规违纪党员不分上下进行严肃处理,对犯罪党员的惩处严于非党员,彰显了纪律的严肃性。

惩防并举

深化反腐败斗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

在不敢腐方面,坚持“零容忍”态度,保持高压态势。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检察机关充分履行反腐败检察职责。受理各级监委移送职务犯罪2万人,同比上升9.3%;已起诉1.8万人,其中原省部级干部25人。加强配合与制约,与国家监委共同规范提前介入工作,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案件占受理案件的61.1%;自行补充侦查3020件、退回补充调查808件。

在不能腐方面,加强制度约束,规范权力运行。各地通过构建权力清单制度、完善监督模型等方式,将监督嵌入权力运行全过程。江苏省纪委监委建设江苏数字监督检查平台,整合监督信息化系统,实现数据“聚起来、动起来、用起来”,有效防范腐败风险。

在不想腐方面,深化廉洁文化建设,筑牢思想防线。各地通过打造廉洁文化品牌、开展警示教育、弘扬红色基因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陕西省铜川市打造“清廉公交专线”、“家文化广场”等阵地,将廉洁文化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营造崇廉拒腐的社会氛围。

群众路线

夯实廉洁政治的群众基础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廉洁政党建设的本质在于维护人民利益,赢得人民拥护。

党的二十大以来,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重要任务。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明确商品房已售难交付纠纷债权受偿顺序,优先保障购房群众权益;湖南某民营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法院审理推动重整引资、复工续建,促成13家关联企业成功合并重整,盘活资金168亿元,解决1.6万户交房难题。这些举措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增强了群众对党的信任。同时,党的二十大要求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在廉洁政党建设中的作用。各地通过来信来访、网络举报、政务公开等方式,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2023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信访举报345.2万件次,其中涉及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举报占比显著上升,群众监督成为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力量。

结语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廉洁政党建设的要求,对于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至关重要,需要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协同发力,将廉洁理念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北京建筑大学 梁丽媛)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5年5月上(总第201期) 八项规定公开课栏目】


【责任编辑 -郭红伟】
返回顶部